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观天下·人物志

印度人民党在议会选举中有望占优势

“政治强人”呼声渐高

  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选举近日拉开帷幕。最新民调结果显示,现执政党的国大党可能遭遇重挫。有媒体分析认为,国大党连续10年执政,印度民众感到腻烦,因此最大在野党印度人民党的“政治强人”、总理候选人纳伦德拉·莫迪的呼声渐高。

讲求实干 也有争议

  现年64岁的纳伦德拉·莫迪连续三届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他的工作讲求实效,在古吉拉特邦的12年,该邦的经济增长率跃居印度首位,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也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这对经历了经济发展低迷期的印度人而言具有莫大的吸引力。相对于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前总理拉吉夫·甘地之子、甘地家族继承人、来自执政党国大党的拉胡尔·甘地,莫迪强调自己“茶农之子”的卑微出身和对贫穷生活的见证与体验,他的背景和打拼经历也让印度人寄望他成为变革的催化剂。

  为民众所诟病的是,他具有印度教民族主义倾向,没能妥善处理2002年古吉拉特邦的暴乱,导致数百名穆斯林死亡,但他本人拒绝为此事道歉。在此次选举中,莫迪尽量避免了提及穆斯林的宗教问题。莫迪在公开场合表示:“对于人民党,在信仰一事上,政教分离是约定俗成的。这样做是为了团结人民,并促进发展。”

  为了获得穆斯林的选票,莫迪承诺他的胜选会让穆斯林人们的生活更加富庶。在他日前的演讲中, 他说古吉拉特邦的穆斯林比北方邦的富裕许多。确实已有不少印度穆斯林倾向于支持莫迪。穆斯林商人凯瑞穆·洁发对《纽约时报》的记者说:“我首先是印度人,其次才是穆斯林。”

  印度知名民意调查机构“发展中社会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印度人民党及其盟友有望在选举中获胜,但难以赢得过半席位。在这一情况下,最可能出现一个由印度人民党领导的联合政府。国大党和印度人民党为印度政坛传统两强,但20年来,两者在历次议会选举中都没能独立获得绝对多数席位。

  路透社分析,印度多样的选民和议会制度决定了地方领袖以及种姓、种族等地方议题仍会对选举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印度人民党竞选活动的重点完全放在莫迪身上,可能影响该党在一些选区的选情。本次选举7日开始,将持续5个星期,分9个阶段举行,结果预计5月中旬揭晓。

民众不满当下政权

  自1952年以来,印度国大党几乎一直稳坐执政党宝座。但是,此次民调的结果偏向人民党的莫迪。印度国大党可能遭受挫败。

  虽然拉胡尔·甘地是未来印度总理的潜在人选之一,但不少分析师认为,拉胡尔·甘地清楚自己这次获胜希望不大。

  莫迪获得的高欢迎度部分缘于执政党国大党过去几年的失败。人们开始反复抱怨辛格领导下经济低迷、物价飞涨、失业率居高不下和腐败猖獗。英国《独立报》声称,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60%的投票者更倾向于选择人民党而不是国大党,并且只有少于三分之一的印度人对当下的政权表示满意。

  德里斯和阿姆斯邦在传统上是国大党的票仓,但这种情况在此次大选前已发生改变。“如果拉胡尔·甘地说他是德里斯的朋友,叫他来看看我们是怎么生活的。政客们总是在选举的时候做出承诺,然后这些承诺就消失了。”来自德里斯的渔民凯拉施愤愤道。阿姆斯邦的观察人士也说:“从来没有人这么公然批评过甘地家族。在2009年选举的时候人民已经有不满的征兆,但是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这是前所未有的。”

  而人民党唯一能被国大党牵制的“软肋”是宗教民族问题。人民党因为带有印度教特色性质,被占印度人口10%的穆斯林所排斥。除了2002年古吉拉特邦曾发生大规模骚乱,1992年人民党曾在北方邦拆毁一座古清真寺,想在那里建立印度教大庙。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人民党与国大党也有很大的政策分歧。国大党因此一直以能够维护印度民族团结的唯一力量自居,也把这作为竞选的重要资本。

  但当地报纸《印度教徒报》认为,人民党已经从一个立足印度教特点的政党渐渐转化为一个传统与现代参半的政党,而且宗教色彩比以前大大减少。由于印度人口绝大多数是印度教徒,该党温和的传统色彩可以吸引许多选民。

  但是莫迪的胜选也并不是万无一失。《纽约时报》指出:“尽管莫迪是印度最受欢迎的政客,但是这并不足以使他赢得大选,因为印度的政治权力过于分散于各地方党派之间。”

期待经济得到新生

  在以往的印度大选中,压倒性的主题通常都涉及种姓、宗教或族群等政治认同问题,经济议题向来罕唱主角。而在这次大选中,“拼经济”成为今年印度大选的主旋律。

  印度各党何以改拼经济?这与近两年来印度经济黯淡失色、颓势亟待重振息息相关。

  在过去30年,印度经济平均增幅达到6.4%,2002年到2011年甚至达到7.7%。但是近一两年来印度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经济增长降至5%以下,物价上涨,外资撤离,卢比贬值,加上腐败案频发,让印度人的信心大大动摇。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困顿的普通百姓、踟蹰犹豫的投资人士、满怀憧憬的年轻男女无不渴望迎来一个能提振经济的政府,带领印度厉行变革,改善民生。这样的期待,在此次大选前后体现得十分明显。

  印度年轻选民的表达则更加直接。一位大学生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我希望印度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强大了我们也能有一份好工作。”这无疑反映了印度无数年轻选民的心声。

  而莫迪正好满足了人们的期待。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12年来,莫迪减少行政过程中的繁文缛节,修建公路和电线,引进投资,让这个地方蓬勃发展,GDP增加了近两倍,大多数社会指标也有所改善。古吉拉特邦仅拥有印度总人口的5%,却占据国家近1/4的出口额。在竞选过程中,莫迪表示将古吉拉特邦的经济快速增长和基础设施改善在全国复制。

  虽然印度总理辛格已经在去年将印度带离了金融危机,高通货膨胀率和财政赤字仍是印度经济的弱点。若是莫迪上台,他的早期目标将是重塑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和恢复投资。他尤其关注基础设施建设。根据《金融时报》的分析,在莫迪上任之后,他要确定25至30个重点搁置的基础设施项目,发现瓶颈问题所在,并授权它们搬迁。大项目复苏带来的经济高度活跃将会是新政权最明显的标志。莫迪在农业政策上的改革也将限制农村收入和物价的过度增长。人民党已经在致力于推行商品和服务税。

  另外,莫迪向印度人民打出的不只是强有力的“经济牌”,面对印度贪污腐败的猖獗,莫迪说他也会采取行动打击腐败行为。

  《纽约时报》预测,在将来10年,印度的经济增长将创造出1.15亿的新增就业岗位给新生的劳动力。这所需要的经济增速今日还远远未达到。

  但人们所期盼的莫迪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例如,管控经济的权力高度分散或许会导致莫迪束手束脚。

  (据新华社、央视)


浙江日报 观天下·人物志 00018 “政治强人”呼声渐高 2014-04-21 浙江日报2014-04-2100010;浙江日报2014-04-2100012;浙江日报2014-04-2100015;浙江日报2014-04-2100011 2 2014年04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