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朝文新智

青少年“最强大脑”PK——

学生体验科技创新

  本报长兴4月20日电

  见习记者 李丹超

  通讯员 郭叶铭 黄加鸣

  “这是我设计作品的机型外貌,原理是利用高压气体对甘蔗进行去皮切割。”

  “机械刨甘蔗,把创新思维融入到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实用性很强。”

  上午10时,长兴实验中学。15岁的沈一冰刚刚获得了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的一等奖。今天,她将自己设计的“气动式甘蔗刨切机”搬上舞台,展示了传统工序如何在科学的帮助下也能变得“洋气”。这是第28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颁奖现场。本届大赛的主题是“创新、体验、成长”,由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团省委等联合主办。大赛自启动以来,共收到297个创新项目,289幅少儿科幻画,27项机器人创意项目,71项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和65项辅导员创新项目,创意的苗头涵盖生物、工程、化学等多个领域。

  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主任杨英介绍,从实践中汲取思维养分、再回归现实生活是科学培养的目的,和其他地方科技比赛不同的是,浙江的比赛设立了创意机器人项目。

  身穿白裙的“萝莉”可以帮老人端茶倒水,还会答话卖萌;利用吸尘器的原理“命令”机器人捡起散落的乒乓球;繁琐的盖章动作可以让“智能手”代劳……在这里,因为想象力,一群十来岁的孩子可以将科技把玩得如此巧妙并拿出成果。嘉兴清河中学的李尧带来了自己设计的防雾霾健康式猪棚。他听说雾霾带来的呼吸道感染会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品质,就将好奇心投向了健康养猪棚,让家乡的养猪业更环保。这一下,幻想有了载体,好奇心让机器也有了智慧。

  “对生活细微的小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培养的是好奇心、探索心 ,更是未来成长路上一种严谨态度的养成、一种为人处事素养的培育 。”大赛评委浙江大学唐教授说,虽然在高考中取消了比赛得奖的加分政策,但学生们参与的热情不变,很多作品令人惊喜,这是创新型社会该有的一代。


浙江日报 人文·朝文新智 00014 学生体验科技创新 2014-04-21 3443038 2 2014年04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