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干部群众同受益

  本报评论员

  记者和寿昌的乡镇干部交流,最令人欣喜的,倒不是听他们说自己为村里做了多少事,而是很多人会告诉你:“走村访户,看似老百姓受益多,其实自己的收获也不少。”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基层是群众开辟的最火热、最丰富、最生动的课堂。在老百姓身上,能学到的东西有很多。只有当机关干部真正放下架子,拜群众为师,这样的走村访户才接了地气,才会有实效。

  据统计,至2012年底,全省35岁以下乡镇干部占41%,大多为从家门到校门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走村访户,正是年轻干部锻炼成长的好平台。在寿昌,走访倒逼他们学方言、学政策、学技能、学做群众工作,机关干部少了书生气、多了泥土味。乍一看,他们放弃了不少休息时间,为村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是给予。但把眼光放长远,镇干部自己何尝不是受益者?在一次次面对面的交流中,干部和百姓的心更近了,自身的能力提高了,各项工作的推进也顺利了。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干部群众同受益 2014-04-19 3433424 2 2014年04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