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遂昌在河道边现场晒垃圾比水质

一堂生动的“治水课”

  记者 毛传来 廖小清

  县委报道组 林庆雄

  本报遂昌4月16日电 一边是堆成小山包似的垃圾,触目惊心,还散发着恶臭;另一边是一字排开的14瓶水,有的水样清澈,有的则略显浑浊。垃圾是刚刚从濂溪的河道现场清理装运过来的,水样则来自8条河的不同断面。

  今天,遂昌县委主要负责人带着环保、水利、建设等部门负责人和镇村两级“河长”,在事先不打招呼的情况下,来到云峰街道长濂村的濂溪河段,沿着河岸一路捡拾垃圾,并将垃圾集中起来,让村民们现场“观摩”;昨晚,县环保局则组织工作人员,分赴各乡镇的河道秘密取水样,连夜赶工分析水质及其主要污染成分,与今天的河道垃圾一同“展览”,给村民上了一堂生动的“治水课”。

  一大早,这些“不速之客”人手一个垃圾袋,就在濂溪两岸忙开了,周边一些企业职工和村民也自发地跟在后面,一同清理河道垃圾。突然,河边飘来一股恶臭,大家循着臭味走去,发现河岸边居然搭着一排猪圈。原来,一位居民为了补贴家用,在这里养了20多头猪。“这不仅是违法建筑,也直接污染河道,必须拆除。”县委负责人当场办公,并嘱咐村里负责解决这批生猪的销路,尽快把这一污染源治理好。

  垃圾清理完毕后,堆在一处。“你看,这些河道垃圾主要是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说明生活垃圾是主要污染物。”县环保局副局长鲁旭辉现场分析垃圾成分,并向围观的村民们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另一头,县环保局局长张勇军指着5瓶水侃侃而谈:“这是松阴溪5个不同断面的取水样,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从上游到下游水质逐渐变浑浊,数据分析显示氨氮指标从0.29增长至0.82,二类水变成三类水。氨氮含量增加,主要是因为流经县城时,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逐渐增多的缘故。”

  住在桥头的62岁村民郑智法一边看一边听,心生感慨:“环境不好,吃住再好也不舒服。我回头把空猪圈也拆了。”

  现场发现当即处理。街道、村两级河长和有污染源的企业当场领到一张督办的“黄牌”,限期整改。遂昌县委负责人表示,遂昌作为钱塘江和瓯江的源头地区,大部分河道水质较好,但是也不能忽视问题。“接下来要加大铁腕治水和科学治水力度,确保两江清水送下游。”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一堂生动的“治水课” 2014-04-17 3439070 2 2014年04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