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新浙商

杭州今起实施节约集约用地新政

给会飞的“鸟”腾出空间

  本报杭州4月13日讯

  记者 刘元斌 通讯员 程立新

  记者今天从杭州市国土局获悉,该市将于4月14日开始实施节约集约用地新政,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的门槛,对那些不符合产业发展要求、圈而未用等低效用地,进行腾退收回。

  对低效用地说不

  据杭州市4月14日起开始实施的《关于实施“亩产倍增”计划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规定,今后想在杭州拿工业用地,须满足项目投资总额、投资强度、亩均产值、亩均税收等准入指标。比如杭州市区,按规定新增工业用地投资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投资强度不低于400万元/亩,产值不低于720万元/亩,税收不低于30万元/亩。如果项目没有达到标准,一般只能通过租赁土地或厂房解决,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单独组织供地。

  对于供地对象也会有专门规定,如市区以及国家级开发区、省级产业集聚区,停止向高能耗、高污染、科技含量低的一般性传统工业项目供地。另外, 工业用地也将尽量避免零散供应,市区原则上停止向开发区(园区)以外供应零星工业用地。

  在土地使用方面规定:工业用地容积率不得低于1.2,标准厂房用地容积率不得低于1.8,工业用地中企业内部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总用地面积的7%、建筑面积不得超过总建筑面积的15%。

  同时,制定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激励政策,构建低效用地腾退机制,盘活存量用地。近期,杭州市将对辖区范围内的低效用地进行一次大摸底,对不符合要求的低效用地进行登记造册,纳入收回计划。

  转型升级腾空间

  位于上城区电子机械功能区的零零一数码通讯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项青松现在轻松了不少。作为最早入驻功能区的企业之一,零零一当初也是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引进的,但发展并不十分顺利。按照节地新政的相关标准,企业可能属于“不及格”一类。在园区管委会的穿针引线下,零零一以土地入股等形式,与高科技企业结盟,通过分红仍然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

  位于莫干山路的上城电子机械功能区,规划总面积1.45平方公里,但由于受城区土地资源限制,实际征用土地仅800余亩。近年,该功能区围绕节约集约用地,引进高端产业,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小园区大容量”。去年园区产值48.8亿元,利税超10亿元,亩均产值1000万元,亩均税收过50万元,基本形成以物联网、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仪器仪表等为特色的新兴产业集聚区。

  园区负责人王敏雄介绍说,尽管功能区总体亩产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但企业之间的亩产相差悬殊,高的如海兴电力,亩产值上千万元,低的只有几万元。据他估计,目前功能区低效用地规模仍有三分之一左右,这些用地企业当初通过招商引资进来,一直缺乏有效的淘汰机制。杭州节地新政的出台,有利于建立企业退出机制,通过产业嫁接,如采取土地入股、出让等方式,让紧缺的土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并使原有业主也能从中得利,形成产业调整和多方共赢的局面。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鼓励一批低效利用或暂无建设计划用地企业主动退地,为后续“招大引强”、实现土地产出效益最大化,盘出空间、盘出土地。目前开发区已有两宗,计200亩工业用地收回工作即将完成。同时,以打造“杭州东部科技港”为契机,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利用现有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在不改变现有用地主要使用性质的前提下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去年落户于开发区的浙江省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即是园区工业企业利用自身已建的工业厂房及土地,通过与政府合作,转型升级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海归人才创新创业园区。目前已有10家企业进驻,另有意向进驻企业10余家。

  企业创新受鼓励

  对新增工业用地设置了准入门槛,会不会影响创新型小企业的成长?对此,王敏雄认为不会。

  上城区电子机械功能区建立了1.7万平方米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立了省级研究院1家,省级研发中心5家,博士工作站1个。目前,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已有8家企业入驻。眼下,功能区正在大力推进一期4.8万平方米、二期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主要用于安置孵化器内成功孵化的项目。

  成立于2007年底的杭州宇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深海取样器、水下液压机械手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功对接了浙江大学“深海小功率轻型液压机械手”、“深海水下运载器”的集成化节能型液压推进关键技术等国家863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系列化水下机器人配件产品的自主生产能力,公司生产的取样器曾搭载“蛟龙号”,下潜 7000米海底成功获取沉积物样品。

  “当初这家企业成立时,注册资金只有500万元,去年产值已经达到2000万元,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再过两三年,达到5000万元不是问题。”王敏雄告诉记者。

  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杭州高新技术的创新源和中小科技企业的孵化器,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就有600余家企业。目前区内有30余家企业已经与券商签约辅导协议,争取登陆新三板。

  在王敏雄看来,实施节地新政,实际上是为这些创新型的高新技术企业腾出了发展空间,一旦孵化成功,在用地上更容易得到保障。

  盘活存量有新政

  在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处负责人看来,杭州实施节地新政是顺应形势之举。中央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捧在中国人自己手里,保饭碗实际上就是要保耕地。因此今后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量空间非常有限,只能在存量用地上做文章,通过腾笼换鸟等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土地产出率。

  据介绍,杭州市近几年一直在同步实施“退二进三”和“退二优二”政策。其中,主城区主要是“退二进三” 截至2013年底,列入市区搬迁计划的145家工业企业中,已有125家企业完成搬迁。

  余杭上塘河畔的新天地文创园,前身是临平绸厂,至今保存着时代特征鲜明的厂房、水塔、护墙、庭院等建筑物,是迄今余杭区保存最为完好、文化底蕴丰富的现代工业遗存。该文创园占地60亩,概算投资7亿元,以创意文化为核心,重点发展创意设计、现代传媒、文化娱乐和旅游休闲产业。目前,仅在杭州市,类似的文创园就有10多个。

  “即将实施的节地新政对盘活存量用地、提高土地产出率给出了许多新政策。”这位负责人介绍说,今后会有更多的老旧厂房变身文创中心等,演绎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

  根据节地新政,今后企业利用现有厂房、土地开展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建设控制指标的,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通过实施拆建、改扩建、加层改造、利用地下空间等途径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利用效率和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在符合城乡规划的前提下,对重点产业领域“退二优二”且土地用途不改变的就地转型发展企业,可按设备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资助和奖励。经规划部门批准,闲置房地资源可以临时改变使用功能并缴纳土地年收益。


浙江日报 经济·新浙商 00010 给会飞的“鸟”腾出空间 2014-04-14 3426589 2 2014年04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