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年近七旬的罗昌义拿出积蓄治水

“村河变清,我开心”

  本报讯 (记者 黄宏 市委报道组 黄成锋) 走进奉化市尚田镇柴家岙村,正值桃花盛开的时节,两岸桃花夹着一溪春水,很是漂亮。而带来这份美景的,就是当地的老人罗昌义。前段时间,他拿出了省吃俭用的11万元钱用来治河,这是他的全部积蓄。

  今年67岁的罗昌义,从小就在柴家岙村长大。他家门口几米远的地方,有一条小溪流过,村里有人叫它“村河”,也有人叫它柴家岙河。

  在罗昌义的记忆中,这条河从村里蜿蜒而过,从村口的水库到村尾,共800米长。然后,通往一条大江。小时候河水很清,他经常跟着大人在河边洗菜淘米、洗手洗澡,到了夏天,这条河更是孩子们的乐园。

  柴家岙是个小山村,村民们有时会把生活垃圾扔到这条河里,这条村河也慢慢褪去了昔日的清秀,有些变脏了。每次看到这景象,都让罗昌义觉得心痛。

  5年前,一次山里发洪水,罗昌义看到垃圾和枯枝败叶堵住了小河,他实在难以忍受,跳进水里,拿着钉耙去疏通。结果受凉,得了肺气肿,卧床两个多月,治疗花了5万多元。

  2012年,柴家岙村争取到一笔资金,整治这条河。溪岸砌起了石堤,安装了护栏,沿河还建造了一个公园,并配备一批垃圾桶。可是,罗昌义和村民们却发现了一个新问题:溪水流得很快,积不起来,经常看到干枯的河床。

  “再漂亮,没有河水也不行啊。”罗昌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没有河水,时间长了,这条河就要没了,河道也会成了垃圾场。他几次到村委会提出要整治河道。可村里经济薄弱,每年集体经济收入才2000元,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治河。

  去年12月,罗昌义找到村支书罗建成,说愿意自己掏腰包治水。

  “我当时听了,吓了一跳,觉得他肯定在说笑话。”罗建成说,他很了解罗昌义,也知道他的家境,因为这两年苗木生意较好,所以刚还清了债,积蓄不多。

  没想到,罗昌义非常认真,而且一再坚持。既然如此,村里便找来施工队,进行现场勘查,预算要10万多元。

  “没事,我出。”罗昌义马上取出11万元钱,这是他全部的积蓄。周围的村民听说了这件事,有人笑着说他“笨”,把养老钱全部拿去治水。

  去年底,治河工程启动了,罗昌义几乎是天天盯着。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条小溪的河道内,筑起了13道拦河坝,河底做好了三面光水泥夹缝,河水再次积起来了,为村子增色不少。现在,村里人又像过去一样,来到河边散步、玩耍。这时候,村里很多人才明白罗昌义的苦心。

  完工那天,罗昌义特地买来100公斤红鲤鱼放到水里。“看到村河变清,我真开心。”

  罗昌义的行为,带动了村里不少人,现在已经有村民表示愿意捐钱,再买100公斤红鲤鱼放入水中;更多的村民则表示,以后要倍加爱惜这条小河,不能让它变脏了。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村河变清,我开心” 2014-04-14 3428081 2 2014年04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