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人文世界·艺术评论

白砥:砥砺自我

  本报记者 刘慧

  绍兴,白砥家乡;兰亭,书法圣地。

  4月2日和15日“融通——白砥书法探索三十年文献展”分别在绍兴、杭州两地与观者见面,《白砥书法探索三十年》一书也同步发行。

  绍兴鲁迅纪念馆里,白砥那若大若小的正、草、隶、篆,或古意或现代,连接着观众的心境一起飘逸……

  “与古为徒,以古为新,古到极致往往是一片明丽的新绿。”这正是白砥书法探索三十年所蕴含的现实意义——临古,早已成为每个书法家的自觉实践。不过,临古在白砥的书法生涯中,不同过程承担着不同使命,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与意义。

  书坛名家章祖安先生笑言:“如何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杰作,读一读白砥君的《书法空间论》,或许稍有助益。”

  白砥,新中国第一代书法博士。1987年他走进浙江美术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成为沙孟海等导师的硕士研究生,后又成为章祖安先生的博士生。

  常人想,博士生不就写个汉字嘛?可是,书法并不仅仅只是“把字写好看”这么简单!

  深深埋藏白砥心中的书法,承载的是中国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体悟和理解,是一门载“道”的艺术。这种入世而又出世“舍弃”一切的精神多么具有穿透力!

  在“传统”和“现代”交汇的河流中,在“平缓”或“汹涌”交织的浪尖上,新时期最引人瞩目的书法家以咄咄逼人的气势,一泻千里。

  真正的书法家都会自觉地跟书法史联系在一起。白砥在自己的著作里,把老辣而又内敛的“线条”放进《书法空间论》里,把真挚而又朴素的“情怀”躲藏在《历代书法大师风格批评》中,把古意而又现代的“意念”闪耀在《王羲之作品解析》之上……好大的胆!

  然而,仅具备深刻的“思想”还是不够的,尤其对一位艺术家来说。白砥深知,在“思想”的另一翼,尚需“功力”的有力支撑,道理很简单,缺乏“功力”再深刻的“思想”亦无从迹化于作品之中,为外人所有效感知,那么,其“思想”的意义又何在呢?

  永不放弃对众多经典名作的取法,成为白砥“每日必变,一幅一模样”的基石。

  每日必变,一幅一模样。这么苛刻的创作,似乎没有书家能完全做得到。但白砥却始终努力始终坚持始终目标如一。白砥懂得:每一个汉字造型都是时间里的一个形状,每一个形状都有自己的名称,每一个形状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既如此,又怎能不变!

  白砥的临古与创作同行,白砥的拟古与反古同行,白砥的思维跳跃在空间与时间的维度上,进而把每一个汉字或结合,或互换,或生发。

  展厅里,一页页图书,一幅幅作品,一件件手稿,书法墨迹中留下了诸多的视觉时间记忆。我们在墨迹中,看到快与慢;在墨迹中,看到粗与细;墨迹中,看到流畅与飘逸——突然一个纯正的楷书造型出现了,使流畅连绵之势戛然而止,正是这个类似音乐中休止符的楷书,使时间的表现在流畅与停止的变化中明朗起来。

  这品位,得之于白砥作品的金石气息:极朴茂,极灵动;有趣味,无障碍。作品中有意无意“破坏”了的传统书写极快活极潇洒——在这个意义上,可否说这是书法的功德之一呢?从古典入手,而敢于延伸古典、走向现代;重现现代意识,而又不彻底反叛古典、一切从零开始,这不正是契合了中国美学精神的现代观。

  不难发现,今日之古典“心游万仞”与现代“心游万仞”交融一体、密不可分,既非纯“古典”,也非纯“现代”。你看,白砥的少字类书法作品,用纸、用笔、用墨、结体、线条好像都在古典范畴之内,一点儿叛逆痕迹也看不见,唯有章法构成突破了古典的习惯程式,而代之以极富现代色彩、现代感受的全新图样,令人们观之顿生奇特之遐想!

  在书法特有的黑白世界中,白砥所显示的是其聪颖的悟性。

  黑白世界独逍遥——沉默寡言憨厚腼腆的白砥真是个高度自觉的书法践行者。他把书斋里环绕四周墙壁汇集百家智慧的著作化为水墨,他把埋进古宣纸堆里没日没夜挥毫书写的常态变为生活,从而日积月累起创作思想而铸出扛鼎笔力:如信念,坚不可摧;似意念,深不可测。

  白砥坦言:在书法史上,我们惊人地发现,任何大家的临古之作,无一与原作毕似,而皆以己意出之,这说明,虽然古人技巧很高明,但把逼真临仿当作下策,或至多在学习过程中受用。故古人临与摹是分开的,临必须汲古人之长为己所用,摹则不必有自我的想法渗入。但好的摹工却未必是好的书家,冯承素等没有在书法史上留有自己的创作,却比虞世南、褚遂良摹的水平高。所以,我想,书坛如果要把仿二王之真作为终极目的,或许学做冯承素就足够了。

  与众不同。白砥于学习、教学不喜“偏食”,汉碑、南北朝碑、二王、旭、颜、宋四家等皆力取之,于创作则力糅之。白砥认为中国的传统审美习惯是融通,而不是以偏概全。故碑之沉厚古朴,帖之精致清雅皆有其长,互补中和更见魅力。而于风格建树,匠心独具,将技巧与素养变为自我的、超前的形式语言,才是每一位书法家的终极目的。

  心游,喻极远之处。万仞,喻极高之处——

  今日的山阴道上,怪才白砥在真、草、篆、隶四体书上,力尽开拓,作品各见风格。尤其是将篆隶古意融入行草的实践,意味深长。而他的小楷书创作,奇崛灵动,古拗幽远,亦为书坛推重。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艺术评论 00018 白砥:砥砺自我 2014-04-11 3426513 2 2014年04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