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天下·看时事

卢旺达纪念大屠杀20年

记忆的伤疤从未愈合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李良勇

  卢旺达政府7日在首都基加利举行纪念活动,缅怀在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中不幸遇难的数十万同胞。

  历史之痛

  卢旺达官方纪念活动于大约3个月前开始,一束表达追忆和纪念的火炬在全国各地传递。7日,这束火炬最终传递至首都基加利的大屠杀纪念中心。

  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天共同点燃设在大屠杀纪念中心的主火炬。法新社报道,主火炬将燃烧100天,代表着大屠杀发生的日子。

  7日晚些时候,卢旺达在基加利足球场举行纪念仪式,数千人参加。潘基文、非洲多个国家领导人以及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代表也出席。

  卢旺达外交部长路易丝·穆希基瓦博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提及过去的“黑暗日子”,但强调“20年后的今天,我们团结在一起”。

  现场人们用卢旺达语高唱:“我们共同的文化是我们的身份,我们的语言把我们所有人团结起来。”其间,不时传出痛哭声和难以抑制的啜泣声。

  按照法新社的说法,卢旺达官方纪念活动定于7月4日、即卢旺达解放日结束。

  全球之殇

  潘基文说,这些纪念活动是一次机会,提醒全世界应竭尽所能、确保类似罪行不再发生,“卢旺达(大屠杀)的残忍程度仍令人震惊:平均每天1万人死亡,日复一日,持续3个月……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章”。

  他说,大屠杀迄今仍冲击着“国际社会的集体良知”,“世界各地的人们应意识到大家是多么脆弱……自问为建设一个充满人权和尊严的世界还应多做些什么”。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同样向遇难者致以敬意,说大屠杀“动摇了全世界的良知”。“那些100天里发生的可怕事件,朋友反目,邻里成仇,迫使我们抗拒我们最坏的本能,”他在一份声明中说,“正如有人拿出勇气,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他人,让我们记起我们对人类的责任。”

  “今天纪念大屠杀……提醒我们永远都选择。”

  不过,对普通卢旺达民众而言,这些纪念活动揭开了他们记忆的伤疤。

  法国之争

  卢旺达一直指责法国当年“参与了”大屠杀,遭法方否认。卢旺达总统卡加梅上月向法国《青年非洲》周刊再次提及这一话题,引发新“龃龉”。

  6日,卢旺达外交部长穆希基瓦博说,法方应就20年前自身的行为勇敢面对“艰难真相”,“对我们两国而言,要真正开始相处,我们必须面对真相,而真相是残酷的”。

  作为回应,法国政府取消原定司法部长克里斯蒂亚娜·托比拉前往卢旺达、出席7日纪念活动的计划,仅派法国驻卢旺达大使米歇尔·弗莱施参加。

  然而,弗莱施7日向法新社记者证实,他已被禁止出席纪念活动。“昨晚,卢旺达外交部打电话通知,我不被认可出席活动……我当然失望。”弗莱施没有提供更多细节,仅说卢方对他的不认可是两国争执的延伸。

  美联社评述,卢旺达外长穆希基瓦博反而欢迎法国民众7日前往基加利足球场参加纪念仪式,而这显然是对法国的挖苦。


浙江日报 天下·看时事 00006 卢旺达纪念大屠杀20年 2014-04-09 3428597 2 2014年04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