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进村“赶考”,我们在路上

——发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德清故事

  本报记者 沈建波 何苏鸣

  县委报道组 潘宗敏

  这个春天,对德清县4133名机关干部来说,进村赶考成了一门必修课。

  进农家、交朋友、听意见、解难题……这份考卷,在乡间田野,在社区企业,更在百姓心间。虽然考题各异,但评判标准只有一条:有没有走好群众路线。

  从去年初开始,德清开展乡镇干部驻村连心、机关干部返乡走亲活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更是要求全体干部进村赶考:每名干部确定一个村或社区,轮流利用节假日和周末,每月至少当一天“双休日村干部”。

  把基层当考场、请群众当考官,才能检验干部的感情、作风和能力。如今一到节假日,几乎每个乡村和社区都有干部忙碌的身影。

  一考感情深不深

  “村”是方向,到基层听真话摸实情

  熟悉梁建红的人发现,经常换名牌包的她,生活突然变得俭朴了。

  30多岁的梁建红家住县城,在县机关单位上班,丈夫办企业,家中生活优裕。今年初去雷甸镇水产村“走亲”的一次经历,改变了她的观念。

  梁建红至今仍被第一次进村见到的场景震撼。在镇粮管所一间破旧的宿舍,她见到了初中生小陈和相依为命的奶奶。小陈父亲早逝、母亲出走,靠奶奶的退休金生活,家中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连木板床上的被子也又硬又脏。“真没想到,在德清这样经济发达的地方,还有人生活那么苦。”梁建红大受触动。

  “我的生活是不是离他们太远了?”返城路上,梁建红不断问自己。原本最爱的淘宝、逛街少了,梁建红开始更多地往村里跑,聊聊家常,问问冷暖。现在,她和包括小陈在内的3户人家结对帮扶,几乎每个周末都去村里走走,“去得多了就有了感情,也多了份责任,总惦记着他们过得好不好。”

  德清县委要求各级干部进村赶考,“村”就是方向,引导机关干部把工作力量和重心沉到一线、落到现场,真正了解群众、摸清民意、增进感情。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对此,联系钱塘村的禹越镇党委组织委员沈华深有体会。与以往下乡不同,今年以来,他的“民情口袋本”里,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百姓的“抱怨”:“机关干部要经常来农家,走基层不能刮‘一阵风’”、“干部转作风不要作秀,要真转实改,帮村民解难题”、“考核干部业绩,要多听村民意见”……

  空闲时翻翻记录,沈华难免感到脸红。“这样的意见越多,越说明村民把我当成自家人。”他说,以前走基层,确实有些走马观花。百姓的意见,提醒干部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你跟群众有多近,群众就跟你有多亲”。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德清各级党员干部累计走访农户4.9万余户,征集到干部“四风”问题、中心工作推进、民生改善等意见建议和民情信息1.2万多条,梳理出干部安于现状、脱离群众、不敢担当、不求实效等“四风”问题156项。目前,各部门正在落实整改。

  二考作风实不实

  “赶”是状态,促干部敢担当有作为

  对群众有了真感情,干部转作风水到渠成。

  县白蚁防治研究所技术员孙吴俊,老家在乾元镇卫星村,以前不常回去,人头也不熟。当上“双休日村干部”后,他就成了村里的常客。有一次在村里,村民陈建强突然满脸焦急地跑来求助。原来,陈家房屋白蚁危害严重,连水泥墙上也蛀出了几个大洞。顾不上喝口水,孙吴俊立即现场调配、浇灌药水,“他还用电钻在墙上钻孔,搞得满身灰尘。”陈建强说。

  陈家的忧患解除了,孙吴俊心里却打起了鼓:其他村民会不会遭遇蚁患?于是,他挨家挨家排查,果然发现有30多户的房子遭白蚁侵蚀,有的还非常严重。一周后,他从城里带来药水,现场教村民们调配、防治。此后,他又和村干部商议,对集中建房的农户宅基地,统一进行白蚁预防治理,村民没了白蚁之忧。

  如今,村民们无不对孙吴俊竖起大拇指:“他在城里工作,以前难得见到,相互感到陌生。现在不一样了,村里有啥急事,一个电话他就会赶回来。”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这样的故事几乎在每个村上演。县委负责人说,进村赶考,“赶”是精神状态,干部就要有责任、有担当,敢做敢为、善作善成。

  德清眼下流行两个词语:一个是“知民度”,说的是干部对百姓的了解程度;另一个是“民知度”,反映的是百姓对干部的熟悉情况。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说,进村赶考以来,干部不仅走入基层,而且真正融入一线,大家沉下身子,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以解决,“能在这两个指标上拿高分的,一定是作风过硬的干部”。

  当干部,就要以“赶”的姿态服务基层。钟管镇蠡山村缺乏特色产业,经济发展不快。县住建局副局长沈国财联系该村后,已10多次进村走访,和村干部、村民一次次谋划发展思路。根据当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帮助村里制定乡村休闲旅游规划,找到了一条创富路。

  目前,德清在干部中倡导马上办、马上干、马上落实、马上解决的“四马作风”。据统计,“双休日村干部”已落实整改各类作风问题475个,帮助群众解决问题580多个,落实帮扶资金3970余万元。

  三考能力强不强

  “考”是方法,请群众当老师作评判

  一个月前,雷甸镇党委宣传委员曹亚芬在联系村高桥贴出一份治水计划书,向村民立下军令状。

  多年来,高桥村河道淤积、村容不佳,村民意见较多。走访村民后,曹亚芬承诺:马上在河道旁增设垃圾桶15个,设河道保洁员;清理垃圾、杂树,3月20日前完成;对河道清淤,3月底前完成;拆除生猪养殖场两家,3月底前完成……落款处,她留下联系电话请村民监督。

  “这是村民出的考卷,我必须答好,责无旁贷。” 曹亚芬说,宣传委员的工作务虚较多,联村后急需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五水共治”是今年乡镇工作重点,为调动百姓积极性,她连续几天在村里召开座谈会听意见、想办法,“多向群众拜师求教,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提出思路、制定措施”。

  “这个女干部有本事,一来就解决了村里的老大难问题。” 村民沈卫良由衷地说,刚开始大家以为她在作秀,看着村庄一天天整洁、河道一天天干净起来,村民的怀疑消散了。

  请群众当考官,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才能检验干部能力、找出问题和差距。在德清,百姓关心的事、基层难办的事正一件件得到解决,实现了“干部长本领、工作见实效、群众得实惠”。

  “三改一拆”既是当前工作重点,也是基层工作难点。32岁的县纪委干部马燕忠老家在三合乡八字桥村,村里违法建筑不少,村民对拆违有抵触情绪。进村后,马燕忠苦口婆心地上门劝说未见成效。几天后,马燕忠突然发现自己舅舅家也有违建,怪不得村民都在观望。为此,他千方百计做通舅舅的工作,带头拆违,工作因此顺利推进。马燕忠说:“其实村民的想法很简单,只要干部带头,他们就会跟着干。”

  群众“出卷”,群众“阅卷”,也由群众“评卷”。目前,德清推行工作亮相、考核亮牌、问责亮剑,每季度由百姓打分评判,县里对各乡镇、部门全年目标任务公开亮相,按时间节点亮出红黄牌,年底对不作为干部亮剑追责。

  “工作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快干慢不一样、真干假干不一样,老百姓都看着呢。”曹亚芬说,进村赶考永远在路上,年轻干部只有尊重和依靠群众,学会组织和发动群众,基层工作和民生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进村“赶考”,我们在路上 2014-04-09 3423191 2 2014年04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