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首日,本报特派记者直击“小微金融”分论坛——
博鳌吹来“小微”风
本报博鳌4月8日电
本报记者 肖国强
4月的博鳌,椰影婆娑,海风习习,温度适宜。正是在这一年中最为宜人的季节,今天,被称为“亚洲达沃斯论坛”的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始了首日活动。年会的第一个分论坛,是“小微金融:亚洲的创新和实践”分论坛。
会场外风景宜人,会场内也是妙语不断,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朱宏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荣、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耶鲁大学金融学院终身教授陈志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这几位金融界的“大佬”们,围绕小微企业融资难不难、小微金融服务有哪些新挑战、小微金融未来路在何方等5000多万小微企业共同关心的话题,条分缕析,一一道来。
一片蓝海
小微企业融资依然是个全球性难题,特别是近年来,亚洲国家由于金融体系不完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小微金融,迅速成了金融领域的一片蓝海。
分论坛上,由民生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博鳌观察》联合完成并发布的《小微金融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以来,在小微企业面临经济放缓、经营压力较大、风险提升的形势下,中国小微企业的融资状况得到持续改进。
数据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增加了2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2.5%。仅民生银行,到2013年底的小微企业贷款就有4000亿元。根据央行统计数据,2013年年底,我国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也达到新高:13.21万亿元。
小微金融服务的改进,和政府的“有形之手”密不可分。“释放市场活力,企业的活力,这是本届政府改革的第一件大事。”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朱宏任说。特别是2013年7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电视电话会议,同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些更是给小微金融注入了巨大的推力。
“小微金融仍然是一片蓝海,空间无限广阔。”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对于各家银行来说,已经从最初的怀疑逐步转向接受,从逐步接受变为高度重视,最终开始了热情拥抱。
痼疾待解
2013年,虽然银行传统的“垒大户、傍大款”商业模式遭遇严峻挑战,近5000万小微企业这一庞大群体越来越受到银行的空前重视,但在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看来,小微企业仍然面临着“贷款难、贷款贵”等老问题,小微企业“缺信息、缺信用”问题依然存在。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荣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小微企业由于资产小、抵押难导致的贷款难问题,不得不走向风险更高的民间借贷,年息20%到30%,高的月息甚至到了4分、5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这些都是困扰小微企业多年的痼疾。《小微金融发展报告2014》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四成小微企业存在资金需求并得到解决,近半数的小微企业感受到了融资成本的上升,超过六成的企业利润持平或下滑,这些都对小微金融服务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
路在何方
“小微企业贷款难,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解的问题,”在耶鲁大学金融学院终身教授陈志武看来,根据很多的从业者的经历,如果要靠国有银行来为小微民营企业、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服务很难。解决问题的办法,依然还是要靠小微金融自身的发展来解决。
“发展民营经济,没有民营金融是不行的,要鼓励发展小微企业,没有小微金融也是不行的或者说更是不行的。”陈志武认为,首先要推出更多的民营金融机构、小微金融机构,特别是要在金融服务最欠缺、“最饥饿”的欠发达地区,多开设这样的小微金融机构,让民营金融在中国遍地开花。“拿美国的经验来说,美国各个州不同社区银行占当地的金融服务网点的比,越是穷的、很不发达的州,它的社区银行、小微金融就占比越高,反而纽约州、美国西部加州那些社区银行占所有金融业务百分比只有10%-15%左右。如果是美国一些比较穷的州,那些社区银行的占比最高到75%左右。”
“银行业‘嫌贫爱富’、小微企业缺信用等老的观念一定要突破,而这离不开更好的政策和制度设计。”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以民生银行近20年的发展实践,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或许,正如现场一位嘉宾所言,“放开小微企业的手,用好政策的手”,这才是小微金融的出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