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城市化

  秦诗立

  习总书记在2013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表明,城镇化应承担的战略使命不仅在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于提高土地能源等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还在于积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在于积极完善城市治理机制、建构形成现代法治社会,而这也应是现代化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浙江在1998年就提出城市化战略,2006年召开新型城市化工作大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意见》。这些,在全国都是率先的。同时,通过都市区建设、小县大城培育、小城市试点,以及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推进,浙江城市化质量正积极提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已全国领先。

  目前,《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已发布实施,浙江正积极研究制定相关实施意见。新时期浙江新型城市化应如何推进,特别是对新型城市化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应如何认识,需有着清晰的战略思考与判断。此前,较普遍共识在于,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市场化、新农村建设,均是推进浙江现代化的基本动力。但相互间的内在关系如何?谁是主动力、核心骨?还需进一步清晰。

  实际上,新型工业化核心在于经济服务化,即经济增长的动力和附加值增加的来源,主要在于创新型服务的提供。即便是石化、钢铁、船舶等传统工业,其主利润源也在于科研设计、总承包及后期服务、金融创新等服务提供,而不在于冶炼、加工、组装等环节。要实现经济服务化,需有丰富的人才、科技、教育等储备,及其可持续的金融、信息、商务等服务创新。与之相对应,浙江新型城市化,特别是其各类工业平台的规划建设,应更多关注其与主城区的有机对接,及其与城市新区的同步建设。只有以新型城市化为路径,实现工业平台建设发展与其密切融合,新型工业化才能深入推进、事半功倍。

  新农村建设核心在于通过城乡统筹、一体发展,把城市服务功能有效延伸到乡村。这既包括农村现代信息、便捷交通、安全饮用水、垃圾回收等设施服务与城市的对接,也包括农村医疗、文化、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与城市的对接,还包括产前优良苗种、生态化肥、低残留农药等的研制、产后展览包装、品牌营销等农业服务与城市的对接。从而,浙江新型城市化需更加关注城市服务向乡村延伸的普及性、针对性,更多在农村社会保障健全、农村生态秀美建设上下功夫,前者要实现与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均衡化,后者要实现“城市繁荣发达、农村洁净秀美”的合理分工。

  新型市场化核心在于通过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完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发挥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目前,新型市场化相关建设还相对滞后,原因可能既在于制度供给方的主动性还需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总体方案与改革要点后,也在于需求方力量还较弱小,特别体现在市场化主体呈散沙化状态。新型城市化核心内涵之一在于通过鼓励行业协会、社区自治组织、慈善组织等社会组织的建设健全,来形成和维护现代市场和城市治理的建设性力量,并与政府“简政放权”密切互动,来建构和完善现代经济社会治理模式。

  从而,新型城市化应是浙江基本现代化的核心动力,且其推进需与基本现代化密切互动、相辅相成。为此,建议浙江需以新型城市化所积聚的人才、科技、信息等高端要素资源和所蕴含的金融服务创新、科研设计创新、产权战略创新等,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持续、高效深入,带动经济现代化;以新型城市化的现代服务功能培育和增强及其向乡村基层的有机延伸,来有效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和层次,实现农村居民对城市文明的充分共享,促进社会结构现代化;与新型城市化所支持的政府简政放权与职能转变、社会组织建设健全等紧密结合,来支持和加快新型市场化的深入开展、创新拓展,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可见,浙江只有全面认识和切实推进新型城市化,并与现代化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积极科学制定实施相关政策、规划或方案,才能充分体现和实现新型城市化的价值与魅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城市化 2014-04-08 3423896 2 2014年04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