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政治纵深

杭州“三门”干部补上必要一课——

年轻人,一线去

  核心提示:

  “三门”干部是对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年轻干部的戏称。“早熟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杭州市破解年轻干部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以丰富基层经历、多岗位历练为重点,突出一线实践锻炼,让年轻干部到基层去接地气、增才干,真正把根扎深、扎实。

  忙完一天的工作,虽然已到下班时间,但金晓茹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打开电脑,把一天的工作和感悟写进自己的“挂职记事”里。这个习惯她已坚持了半年多。

  1979年出生的金晓茹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的团工委书记、妇工委主任,然而,她如今的工作地点变成了杭州北山街道办事处。去年8月起,她作为列入杭州“五个一百”名单的年轻干部之一,挂职北山街道任党工委副书记,开始了和原先完全不一样的工作。

  育苗不拔苗

  ——基层一线多历练

  “大姐,是不是快要搬啦,以后可没什么机会见到你啦!”走进流水桥弄的一户拆迁户家中,金晓茹热络地与住户雪梅打招呼。正和邻居聊天的雪梅一见是金晓茹,笑着说:“总得搬了吧,虽然在这住了35年,有感情。你看旁边的房子都已经拆了,挖土机要进场整理了。”

  见雪梅心情不错,金晓茹心中的石头稍稍落下,放心地走访下一户居民。“这家来了好多次,有时候一天就要跑两三趟,多和他们沟通也就熟悉了。”金晓茹对记者说,刚开始可能被拒之门外,但“厚着脸皮”多跑多说,慢慢也就被接受了。

  一边走、一边聊,不知不觉就到了75岁居民潘文敏住的保俶小区。身材娇小的金晓茹一口气爬上6楼。“小金,你们来啦,快进来坐。”潘文敏热情招呼。“潘阿姨,这是我带给您的书。”刚坐下,金晓茹就从包中掏出一本《中国历史从头读到尾》。潘文敏的老伴去世多年,一个人住,但性格很乐观,是社区党支部书记,还当起社区墙报的义务“总编”,金晓茹知道她平时喜欢看书学习,特地挑选了这份礼物。

  潘文敏告诉记者,金晓茹隔三岔五都会来社区,走访孤寡、病重老人和困难群众,还给他们拍照,制作成版画送给他们,社区居民都觉得这位副书记没架子、很亲近。

  其实,刚开始到街道工作,金晓茹可没这么自信。大学毕业后就在西湖景区管委会工作的她,之前工作对象主要是青年,很少接触困难群众、拆迁户、老人。然而街道工作面对的是普通居民,管的是老百姓家里吃喝拉撒,一开始她还真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怎么尽快和群众打成一片,怎么处理居民的利益冲突。后来,她就跟着“师傅”——北山街道党工委书记虞泉华跑,跟着老街道干部学,慢慢地胆子大了,遇到矛盾也不心慌了,也学会了怎么和老百姓更好地交流、怎么协调各科室处理问题。

  现在,在杭州,越来越多像金晓茹这样的年轻干部有了在基层一线磨练的机会。“没有一定年限的实践锻炼,没有做群众工作的经验积累,很难成为一名成熟的干部。”杭州市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处长仰中旻介绍,现在的年轻干部普遍学历比较高、基本素质也不错,但很多都是“三门”干部,党性锻炼不够、基层工作经验欠缺、解决急难险重问题的经历不多,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足已经成为“通病”,所以杭州市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并不急于求成,而是舍得花心思、花精力、花时间有针对性地培养。

  这种到基层锻炼的方式,可以说是过去杭州市选派年轻干部到重点工程挂职锻炼的“升级版”:集中选派125名年轻干部到省市中心镇、边远艰苦乡镇、重点工程、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信访维稳等一线岗位挂职锻炼,还首次组织35名市管后备干部开展市直单位、县(市、区)和市属国有企业间的双向交流挂职,帮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提高处理复杂问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缺啥就补啥

  ——对症下药强肌体

  一早,记者跟着挂职杭州市市区河道监管中心的年轻干部韩伟,来到位于江干区彭埠镇的引水河。走到河边,一股臭气迎面扑来,不宽的河面漂浮着不少垃圾。“你看,几个雨水排放口晴天也出水,就说明有污染源。这里是城郊结合部,河岸农居密集,地下市政管网设施薄弱,截污纳管的话埋管难度很大,所以今天请专家来现场看看,一起出出点子……”韩伟介绍得很有条理。谁能想到8个月前,他还是杭州市审计局财政审计处的主任科员,从来没有接触过河道监管治理的工作。

  “隔行如隔山,因为河道监管治污是非常专业的工作,所以挂职新岗位后,我就开始恶补知识,头个月就啃了好几本厚厚的书,有专业知识的,也有相关的政策法规。”韩伟觉得,这次挂职让他最受益的,是学会了如何与群众打交道。“审计,面对的是账本、数字,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看到的是结果。而城市管理更多面对的是群众,要收集老百姓的意见、建议,要向老百姓宣传政策,一项工程的立项开工,需要做许多可行性研究、问政、咨询、论证等准备工作。这些都是在以前的工作中学不到的。”

  干部知识的丰富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而经历的丰富主要得靠组织上创造条件。为了深化中青年干部实践锻炼,杭州市不开同一帖药,让年轻干部缺啥补啥。一些年轻干部学校毕业就考入机关工作,统筹研究、文字能力比较强,但缺乏基层工作经历,对基层实际情况没有深刻的了解,对群众的感情不深厚;而一些长期在地方工作的年轻干部则缺少宏观把握、系统规范的机关工作经历,考虑问题视野不够开阔;有的年轻干部从事的是按部就班的工作,对处理急难危重问题的能力不强;有的年轻干部从事的是管理企业的工作,却没有在企业工作过,对生产经营管理并不了解……针对不同类型年轻干部的需要,杭州市组织部门“对症下药”,把他们分别选派到不同的岗位锻炼,提高挂职锻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严师出高徒

  ——培养不等于照顾

  去年,杭州市启动实施“年轻干部梯队成长工程”,建立了年轻干部培养人才库,发现储备一批有潜质的接班人选。按照35岁、30岁、25岁左右3个年龄梯次,从县(市、区)管正职、市直单位正处级、市管后备、预备人选、培养苗子等5个层次各确定100名年轻干部梯队人选。

  “目前,首批‘五个一百’中有484名人选,没有合适的就空缺。从去年开始对他们进行跟踪管理,建立成长档案。”杭州市委组织部干部综合处处长张立告诉记者,进了人才库并不等于进了“保险箱”,培养不是照顾、锻炼不是镀金,而是要更多地接受德才方面的考验。组织部门经常性地深入一线考察了解年轻干部协调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和工作实绩,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评价。德才表现一般的都要被调整出去。截至目前,已对7名年轻干部进行谈话,对他们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给予提醒纠正。

  越是年轻干部,越要严格要求,如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提醒、不纠正,小毛病就会变成大问题,小漏洞就会变成大窟窿。杭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如果年轻干部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年龄优势,只图平稳过渡,只求“表面镀金”,不重实践提高,很难在德才方面服众,所以对他们的管理更要严格。

  严是爱、松是害。韩伟挂职锻炼的导师——杭州市市政监管中心排水监管科科长阮俊安,几年前也曾在基层挂职锻炼,他深有体会:基层锻炼的机会很难得,既要关爱他们,更要对他们严格要求,沉下心做事情。所以,他对韩伟就像对自己科室里的成员一样严格要求,让他尽快熟悉专业知识、跟着自己跑现场,布置调研作业。

  ■ 专家观点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蔡志强:在年轻干部的培养上,关键还是遵循干部成长的基本规律,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拔苗助长,既不能刻意打压,也不能置之不理,关心爱护与艰苦磨练要相结合;在年轻干部的选拔上,根本原则还需体现正向激励,确保公平性,还要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这种上下互动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体系,既能确保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又能反映群众利益诉求。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 00017 年轻人,一线去 2014-04-03 浙江日报2014-04-0300011;浙江日报2014-04-0300010;浙江日报2014-04-0300013;浙江日报2014-04-0300015 2 2014年04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