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校园来了书法家

  本报杭州4月2日讯

  记者 石天星 王婷 通讯员 郑梁锴

  书法教室里静静的,小学生们乖乖地把毛笔搁在砚台上,睁大眼睛望着讲台上那位老伯伯——他灰白的头发往后梳,蓬松而飘逸,中式的外套敞开着,清瘦而矍铄。这就是老师们口中的大书法家王冬龄呀!

  今天是农历三月三,也是一年一度的“全国书法日”,今年主题是“书法志愿者校园行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兰亭书法社顾问吕祖善、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兰亭书法社社长王冬龄和多位书法家一起来到了“书法志愿者校园行动”的第一站——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

  “书法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线条,既细腻又变化无穷,还承载着书写者的情感、情绪和修养。”王冬龄说着便拿起了一支毛笔,将执笔的奥妙娓娓道来。“掌心要空,指实而掌虚,笔用中锋,也即拿笔要直、不要斜。”

  讲台下的小学生们眼中闪出晶亮的光芒,好像在抢着说:“这还不简单!”他们来自保俶塔实验学校的书法社团,年纪最小的读二年级,最大的读初一,他们习字的桌子彼此相连,上面都铺着洁白的宣纸,放着乌黑发亮的砚台,字帖或卷起或翻开——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神道碑》、智永的《千字文》、苏轼的《寒食诗帖》……临摹的功夫可都不赖!

  三年级的何东石小脸圆乎乎的,但这会儿完全是一幅小大人的神态——眼帘低垂,聚精会神地摹写颜真卿的《勤礼碑》。“我想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书法家。”何东石说。

  一个小男孩正在临摹《张迁碑》,“练字不要贪多、不要着急,要慢慢写。”兰亭书法社副社长童亚辉耐心地嘱咐道。

  一个小女孩临的是《兰亭序》,“你对笔墨的理解很好,笔性非常好。”童亚辉边看边欣喜地点头。“不过,我要给你妈妈提个意见,她最好是给你买本字大一些的字帖。”小女孩似懂非懂地望着童亚辉,童亚辉解释起来:“字写得大才能暴露弱点,所以刚练字的时候最好是练魏碑、汉隶,大字都能写得很精细,小字肯定能写好。”

  童亚辉一个一个地指导着小学生们,时不时地俯下身来握住他们的手一笔一划地临摹。

  王冬龄也看了一圈学生们写的字,初一的梅寒冰在临摹米芾的字帖,王冬龄在她的宣纸上临摹了一个“菱”字,老师们开玩笑地对她说:“快把这个字留下来。”梅寒冰笑呵呵地望着这个字出了好一会儿神。“王老师的字写得好流畅。”

  “同学们的字都写得很好,我都不敢写了呢!” 王冬龄微笑着走回讲台,他说,真正学好书法对于欣赏绘画、建筑、设计也是有帮助的,学书法也不是个个要成为书法家,每天练习书法的时间也不要花费太多,关键是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我要写四个字送给你们——春天永在。‘永’字里面包含了书法的五个笔画,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愿你们永远生活在春天里。”

  说罢,王冬龄挥毫泼墨,将“春天永在”四个大字永远留在了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校园来了书法家 2014-04-03 3422639 2 2014年04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