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书法社发出书法志愿者进校园倡议——
翰墨飘香 源远流长
本报杭州4月2日讯
记者 王婷 石天星 通讯员 郑梁锴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上巳节”,大书法家王羲之召集文人雅士,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曲水流觞,“微醉之中,振笔直遂”,写下了千古佳作《兰亭集序》,成就了书法的巅峰景象。
1600多年后的今天,当年的“兰亭集序之日”已由兰亭书法社提议为“全民书法日”,书法的图腾,穿透历史,在新时代得到发扬光大。
今天,一场书法志愿者校园行动在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举行,“2014全民书法日”座谈会将兰亭书风吹拂到了菁菁校园,活动由省教育厅、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省书法家协会、兰亭书法社承办。
当书法走进校园,历史的积淀与初升的朝阳相逢,又将擦出怎样绚烂的火花?
溯·兰亭缘
书写本来是一种工具,可是一旦幻化成书法就化蛹成蝶,蝶变成仙,成就了永世的华美。
“书法的表达对一个人的成长以及内在外在素质的养成都是非常重要的。书法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语重心长。
鲍学军梳理出了现在的书法教育受到的两大挑战——印刷和网络,“在新技术革命的推进中如何坚守传统文化阵地,传承、礼敬、发展传统文化,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们不能让书法艺术到我们这一代失传。”
这样的呼吁,从“兰亭”始。
处于现下网络发达的信息时代,键盘的敲击与屏幕的浏览对古法一笔一划的书写艺术造成了强烈冲击,全民书写面临诸多挑战。
时钟拨回到2011年12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组建了兰亭书法社,成为全国第一家由媒体集团组建的书法社团,肩负起了“全民书法,快乐书写”的使命,倡议设立“全民书法日”。
这一回,书法不再只是位居庙堂的高雅艺术,更在莘莘学子的案台上绵绵延续。一张柔和的宣纸,一方厚重的砚台,一枚方正的镇纸,一支上好的狼毫……书法,好似一曲无声的旋律,袅袅响起。
“我们不仅仅要培养小书法家,更重要的是要将‘快乐书写’普及到所有学生,让所有学生把根扎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鲍学军这样看待“书法进校园”。
连续4年,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设置书法课程,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
“杭州有37所中小学校成为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的实践基地学校,中小学校通过创设书法社团,举办书法节和书法比赛,编制校本教材,将写字教学与书法教育有机衔接。”杭州市副市长陈红英透露,杭州已启动中小学书法教师师资提升工程,首届中小学校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于今年结业,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期。
引·笔墨形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柳公权在幼时得到良师善诱,发奋练字,最终成为我国唐代著名书法家,获“颜筋柳骨”美称。
“良师”,也正是这个时代书法教育最匮乏的。
“我们在书法教育的硬件上配备很足,有两个专门的书法教室,两个社团的书法教室,由校方提供免费的笔墨纸。”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校长陈竹根一点不担心家长对书法重要性的认同和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却最担心“没有好的书法教师”。
“由于缺人,我们现在培养书法教师主要靠外聘,外聘老师在教学生的同时也在培养本校的书法老师。”陈竹根想出一记“狠招”,学校的家校联系本、学生素质评价一律不可打印,必须由老师手写,校方要检查,以此锻炼每个老师的书写能力。
杭州上城区少年宫的书法一线教师沈正宏对“师资匮乏”同样深有感触,“上城区一共只有7个专职书法老师,每个人课程都排得很满,老师不够的时候也有语文老师代上书法课的,缺高水平的书法老师是目前书法教育的最大短板。”
源于此,兰亭书法社社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王冬龄郑重倡议——“全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兰亭书法社顾问和社员们,踊跃争当书法志愿者,为书法走进校园、走进千家万户,弘扬传统文化,美化人们的生活而无私奉献。”
如果数千名书法家都能争当书法教学的志愿者,书法教师队伍将因为有了“编外”援助而壮大好几十倍,书法教学的质量也会在“专业”指导下更有保证。“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浙江中小学校的书法教育会更上层楼,书法艺术将焕发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王冬龄满怀希望。
追·书法魂
书法,不仅在于外在的美,更在于妙笔生出的高尚德操。
从三山五岳到五湖四海,从寻常百姓家进入学生的课堂,书法已不仅仅是中国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传递着“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精神境界的人生必修课。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书法与学做人是完全相通的。”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兰亭书法社顾问吕祖善也在研习书法,他说,写字人要坐正,笔要拿正,字要写正,一个“正”字,就是要我们做人堂堂正正、端端正正,写书法,就是一笔一划,白纸黑字,一点马虎不得,横竖撇捺多一点少一点字看起来都完全不一样了,“正心才能修身”,学书法不能缺少定力,不能心态浮躁,学书法就是学做人。
他说,“书法进校园”要让孩子养成对于文字的敬畏之心,比如对“天”这个字要有敬畏,对于“上下”、“父母”、“老少”等文字在书写过程中要有深刻的认识,“这不光关乎书法能否后继有人,还关乎下一代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书法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鲍学军也同样认为书法不仅是“技”,更是“魂”。
书法的内容或说古论今警醒世人,或传承伦理道德教人向善,或托物言志净化心灵,“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书家的思想,一直流传于后世,形成一种精神典范。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对提高大众的文化修养和审美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和国际交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王冬龄念叨着,书法尤其要从娃娃抓起,“前不久,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访华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夫人彭丽媛就是在学校里挥毫书写了‘厚德载物’赠送给她,这四个字完美地诠释了书法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现实价值。”
厚德载物,“三月三”,在校园里飘起的翰墨香中,记载下了书法艺术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