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玩法:高大上
王玉宝
一群高富帅卷起裤脚,要下地种田。
继“柳桃”大卖之后,联想佳沃日前正式宣布控股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下属“龙冠龙井”公司,要“将龙井茶真正做成一个大产业”。而高富帅牵手“乡下小姑娘”,这已不是第一次。就在近期,潘石屹代理家乡苹果,任志强代理“阿拉善节水小米”,都或多或少显露其介入农业的念头。更早前,褚时健的“褚橙”更是风靡北上广一线城市。而诸如民生银行卖金枪鱼、绿城种蔬菜之类的新闻,也不少见。
这样的一系列现象面前,起码有两方面的问题值得思考。
第一,这些玩着电脑、房地产、金融的企业大佬为什么开始钟情农业?
第二,他们能为农业带来什么?
为什么要来?当然还是因为利润。实际上,有两个因素,已经使得当下中国的农产品产生了两个需求“黑洞”。其一是优质农产品。国人如今已经不缺那种大路货的农产品,但对营养价值更全面、高档农产品的需求极其旺盛。其二是安全因素。如今国人越来越不差钱,可回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们吃得放心吗?恐怕就没多少人有底气了。毒豆芽、毒馒头、膨大剂、激素、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稍微罗列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身边存在太多的不放心。直白点说,已经有相当多消费者愿意溢价求得更安全更优质的农产品。这是“高大上”资本下乡“闹革命”的前提。
那么,他们又能为农业带来什么?据报道,5公斤“褚橙”网络售价达128元,3公斤“柳桃”价格达168元,3公斤潘苹果价格达88元,都是普通产品价格的两到三倍。但即便如此,这些产品仍然卖到断货。为什么?因为他们有品牌,有口碑,有现代管理,有质量保障,也更容易获取先进的农业技术,更有传统农产品市场主体所不具备的销售优势。品牌、管理自不用说,特别之处在于这些新型农产品无一不使用了电商销售渠道,并且大量使用微博、微信、互联网等口碑营销。而这些,不正是当下中国农业所欠缺的吗?
如果说,“柳桃”、“褚橙”的大卖,给某些赚农民钱的传统商人提供了一个警示——你再不好好做产品,你再掺假卖假,你就要被淘汰了。那么,这些高富帅们为其产品搭建的新型销售渠道、营销方式乃至从产前产中到产后的现代化管理,则为农业真正走向市场化、现代化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实验。互联网能改变金融,改变传媒,为什么它就不能改变农业呢?
这是一个创新辈出的年代。人们玩着创新的手机、电视。但别忘了,农业也需要创新。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喊了很多年,但农产品质量不稳定、供给随市场波动等痼疾,昭示着我们的农业市场化、现代化之路走得并不顺畅。如果没有高端资本、技术、品牌介入,没有一流的人才和企业来认真做这些事情,农业怎么可能走出小农经济的俗套?
同时,农业看似古老,但其实在当下中国也是一个新兴产业。根源于人们对安全和品质的需求,以及保障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农产品供给,现代农业正展现诱人前景。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农业投资额为6792.38亿元,2012年为9004.26亿元,到2013年11月就已过万亿。再以果业为例,其产业规模已超5000亿元,过去十年年均增速13.6%。更有人给褚时健算过账,2013年“褚橙”产值预计8000万元,可实现利润4000多万元。50%的利润,这显然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行当!
农业的现代化是城市化、工业化的基础。农民的富裕是中国全面小康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讲,农业需要新思维、新企业、新势力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