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市场篱笆需先拆“心墙”
谢晔
近日与浙江一家民营电缆企业的老总聊天时,几句话令笔者印象深刻。这家企业尽管身处行业第一梯队,却迟迟难进某地市场。原因很简单,当地项目招标人为设了道奇葩门槛,规定供货运输距离不得超过多少公里。即使你运输成本算上都低于竞争对手,一样被淘汰出局。
这还不是高潮。老总接着话锋一转:“你看看人家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多关照,我们浙江是全放开,外地企业、本地企业一视同仁,没半点照顾,希望你们新闻单位为我们呼吁呼吁。”
这真是令人啼笑皆非。本以为应该听到市场主体的改革强音,最后竟然落在呼吁地方政府保护上,令人大跌眼镜。早在若干年前,这类呼声时有所闻,一些媒体囿于一域之利,也作过报道,形成舆论。然而,看看窗外天色,早已换了人间,“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改革再出发的利剑所向。浙江一贯坚持市场导向,顺势而为,正合大势,走在时代前列。
这家企业发轫于改革开放之初,能成就偌大产业,恰恰是破除市场壁垒、公平竞争的获益者,满脑子应该是市场思维才对,居然最后也落入寻求政府“有形之手”保护的窠臼。这一“心声”流露,值得我们思考。
这种“心声”一语道破了打破市场壁垒的改革之难。作为某种程度上市场壁垒的受害者,却转身寻求加入被保护之列,而不是寄希望于彻底拆除篱笆墙,这无疑是一种无奈。究其实,市场壁垒保护的恰恰是许多技术落后、坐享其成的既得利益者。拆除市场壁垒,绝不是撕毁一纸红头文件这么简单,而要通过财税体制改革、政绩考核新政等,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斩断利益输送链,方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