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平安中国的先行样本

——建设平安浙江10周年回眸

  本报记者 朱海兵

  这里是世人瞩目的经济热土——

  10年来,浙江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始终居各省区首位,也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省区市之一。

  这里是众人向往的和谐乐土——

  10年来,浙江社会发展水平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刑事发案、信访总量、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始终保持“零增长”,是全国最具安全感、幸福感的省区市之一。

  “平安浙江”作为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亲自倡导、十一届浙江省委于2004年初作出的一个高瞻远瞩的重大战略决策,经过10年一以贯之的落实与坚持,已使民富与民安形成齐头并进的和谐发展态势,成了浙江醒目的名片、美丽的风景,成了平安中国的先行样本。

  一个执着的目标——

  平安蓝图绘到底

  把建设“平安浙江”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贯穿于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过程。

  ——摘自2004年8月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省委建设“平安浙江”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有一个目标,我们执着追求,那就是创建大平安。

  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现在的浙江,全省上下正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壮志、壮士断腕的豪迈斗志,打响了一场治水大决战。

  著名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描述了很多发达国家曾面临的困境:经济越是发展,污染越是严重。如今,浙江正奋力攀爬在又陡又滑的曲线上升区间,迈向顶端的每一步,都十分艰难,也没有退路,但5400余万浙江人胸有成竹。

  这种底气,来自于十年一贯的治水行动。从2004年开始,我省连续开展以八大水系为重点的“811”环境污染整治和保护行动,为“五水共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这种底气,来自于十年一贯的平安创建。作为大平安理念的最生动诠释,融发展与稳定于一体的水环境整治,已成为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共识,为“五水共治”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2004年,习近平同志就明确指出,平安浙江中的“平安”,不仅是治安好、犯罪少的狭义“平安”,还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平安”,其总体目标是: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稳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安康。

  从“小治安”到“大平安”,是直面“成长烦恼”的一次睿智决策。而坚持把浙江特色的“大平安”这张蓝图一绘到底,也使浙江从此走上了民富与民安齐头并进的和谐发展大道——

  10年来,一任接着一任,我省始终坚持把深化平安浙江建设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摆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来谋划和推进,自觉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平安建设以来,全省11个市、90个县(市、区)都获得过平安称号,其中有3个市、53个县(市、区)连续9年被评为平安市、县(市、区)。

  10年来,一手拿“经济报表”、一手拿“平安报表”,我省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平安建设就提升到哪个水平;影响平安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平安建设就延伸到哪里,使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2013年浙江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为96.09%。

  如今,当平安中国的新号角吹响时,省委书记夏宝龙也已发出新动员令: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全面深化平安浙江建设,以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再树率先之志、再谋平安之策、再强和谐之基,努力建设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浙江,以平安浙江成效为平安中国建设作贡献。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一个不变的导向——

  以人为本安民心

  建设“平安浙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坚持标本兼治,坚持协力推进,使广大人民群众既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受益者,又成为“平安浙江”的建设者。

  ——摘自2004年5月1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代表省委常委会向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所作的报告。

  有一个导向,我们毫不动摇,那就是践行大民生。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各地全面展开,对如何知民情、解民忧、得民心,松阳县党员干部却早已胸有成竹。因为他们拥有一张特殊的地图——民情地图。

  4年前,松阳乡镇干部进村入户,手绘了一张张“民情地图”。4年来,这张地图不断升级,成为“全民情电子地图”。打开电脑,就可查阅每个农户或居民的家庭状况、每个村或社区的管理现状、每个企业或商铺的经营信息,以及帮扶救助和防灾避险等专项信息。

  小地图,大民生。松阳县委负责人说:“绘好图,考查的是干部了不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用好图,考验的则是干部清不清楚群众需要什么。”依托这张“全民情电子地图”,催生出一张张满足群众不同需求的便民图。裕溪乡章山村急需上马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人员根据“民情图”按图索骥,非但5个工作日内就拿出了工程布置图,还将涉及的每个农户都一一准确注释。

  平安,是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切身的利益和诉求。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应有之义,也是平安建设的不变导向。

  “抓平安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和谐。”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指出,要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守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三条底线,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打下坚实基础。

  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辉忠说,平安建设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最需要做什么,最亟待改变什么,群众最有发言权。

  治天下者,以人为本。10年来,我省始终坚持民意导向不动摇,把富裕和安定视为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富民和安民作为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不断推动平安建设向纵深发展,努力实现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

  为此,从习近平同志开始,历任省委领导以十年如一日的表率行为,带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听民声、解民忧。至今,已接待群众20多万批次,全省信访总量大幅下降。

  10年来,我省致力于形成促进居民收入与社会经济同步增长的导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导向,切实把发展成果更多地落实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目前,每年70%以上的省级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每年安排改善民生十个方面的实事。

  为此,各部门积极为民履职,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城市治堵和食品安全整治等惠民生、得民心的“组合拳”,成效斐然;各地广泛开展便民服务,城乡全覆盖的3万多个便民服务中心、9万多名代办员,用实际行动兑现“群众最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的承诺。

  一个坚守的原则——

  固本强基抓源头

  “平安浙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总结、推广和创新“枫桥经验”,坚持统筹兼顾、治本抓源,坚持强化基础、依靠群众,坚持完善制度、注重长效。

  ——摘自2004年6月1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有一个原则,我们始终坚守,那就是做实大基层。

  小平安累积大平安。走访各地基层,人们不难发现,平安建设的理念与实践,已经渗透到浙江城乡的角角落落,渗透到生活在浙江这块土地上的每个人心中。

  在湖州德清,我们看到,乾元镇城北社区民警沈根才以警务室为家,与群众打成一片,如鱼得水,辖区案件剧减、居民和睦相处。老沈说:“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在绍兴越城区,我们看到,昌安社区的日巡队、夜巡队、邻里守望队、和事佬调解中心等6支群防群治队伍,一举改变了老小区盗窃案件多的治安乱象。居民们说,社区平安,就要“警民大合唱”。

  在诸暨枫桥镇,我们看到,枫源村这几年先后投入1200多万元办了16项惠民实事,都是民主决议。村委会主任骆根土指着路过的开源亭、思源亭、聚源亭说,连取名也是大家民主决议的,意思是饮水思源、三思而行。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扎实,坚如磐石。深化平安建设,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

  平安建设10年来,我省始终坚持重心下移、固本强基,充分运用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就地解决问题的优势,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实源头治理这篇大文章。

  如今,调解优先已成为各地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强烈共识——县、乡、村三级调解工作平台全面建成,警调、诉调、检调等衔接和联动机制日趋完善,7220余个医患关系、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行业性专业调解组织高效运转。全省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其中2013年调处矛盾纠纷49.9万余起,调解成功48.8万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7.6%。

  如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已成为各地重大决策的刚性门槛——省、市、县三级全面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2013年,全省评估重大事项5113件,停止或暂缓实施163件,最大限度防止了因决策不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如今,一系列长效机制已成为建设平安浙江的强力保障——社会稳定形势的党委定期分析机制、动态调整的平安考核机制、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各种旨在“打基础、管根本、治长远”的平安机制相继出台,为平安浙江护航。

  一个先行的理念——

  善政良治激活力

  把加强政府管理和推动社会自治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摘自2005年4月4日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树立和谐社会的理念》。

  有一个理念,我们大胆创新,那就是探索大治理。

  德治鼓励人心良善,法治维护群众权益,自治引导公众参与。在桐乡,一场以“三治合一”为载体,以“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为目标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正在迅速展开。

  桐乡高桥镇有一条贯穿南北的桐斜路,窄小拥挤,但因被征迁的个别居民要价过高,拓宽工程长期搁浅。镇里就把这件事交给新成立的百姓参政团讨论。百姓参政团由固定的当地威望人士和不固定的利益相关方两部分组成,各为10至12人。讨论中,在绝大多数人的劝说下,个别居民不好意思再提无理要求,从而很快达成共识。

  “打开大门让老百姓参政议政,为各种利益主体搭建了一个务实有效的协商和对话平台,拉近了政府与公众的距离,使决策更科学,共识多了、阻力少了。”高桥镇党委副书记沈建良说,百姓参政团成员还提出不少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避免了一些没有想到的问题和矛盾产生。

  现代治理理念,包括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统一,法治与德治的统一,管理和服务的统一,常规管理与非常规管理(应急管理)的统一。而事实上,现代治理的这些内涵,在建设平安浙江的10年实践中,都已有充分的体现与大胆的探索,浙江百姓也早已切身感受到很多喜人变化。

  人们可以发现,一方面,浙江10年前在全国率先建立的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如今又率先全部“转型升级”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将综治、司法行政、信访、警务、安全生产等资源有效整合,使“五个手指”握成了“一个拳头”,体现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另一方面,着力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引导群众依法通过社会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释放参与平安建设的正能量。目前,全省87个县(市、区)建成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和社会公共服务平台。

  人们可以发现,源自舟山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已在浙江所有乡镇(街道)推开。全省19.8万余支“不撤走的服务队”,专兼职管理人员34.6万名,正在使之江大地的每一片土地都有人精细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人贴心服务。

  人们可以发现,随着法治浙江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公共法律服务的全面覆盖,“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正在成为人们的自觉选择;随着“务实、守信、崇学、向善”这一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深入人心,彰显德治的“最美现象”正在由盆景变成风景。

  人们可以发现,从打造“24小时不下班的网上政府服务”的宁波镇海网络问效平台,到集诉求处理和民生服务于一体的宁波象山网络民情会办中心,再到开网店“售卖”便民服务的杭州上城区“紫薇原点·红淘服务站”等,一项项把“脚板”与“鼠标”、“面对面”交流与“键对键”沟通有机结合起来的社会治理创新探索,不断给人惊喜。

  ……

  此心安处是吾乡。

  建设平安浙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但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共建共享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浙江,共同绘就和谐社会的浙江画卷、中国梦的浙江篇章。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平安中国的先行样本 2014-03-31 浙江日报2014-03-3100047 2 2014年03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