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躁动的心走向宁静
关键词:人生
让躁动的心走向宁静
清明临近,讲几个有关生死的故事。
孙凤康的人生,被一场战争劈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今年81岁的孙凤康是一位志愿军老战士,浙江瑞安人。朝鲜战争之前,孙凤康是一名瑞安中学的学生,过着上课学习的日子。战争爆发后,血气方刚的他,和不少年轻人一样,怀抱报国雄心,踏上战场。曾无数次,面对枪林弹雨,他以为自己必死无疑。
或许只有无限接近过死亡的人,才能深刻领悟到生命的可贵。退伍后,孙凤康选择做一名医生,他想不出还有什么比医生更神圣的职业——救死扶伤。如今,老人依然坚守在瑞安的小山村,坚守着那间小诊所,为的依然是乡亲们的健康。
3月26日,孙凤康换上那身熟悉的军装,戴上军功章、纪念章,坐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他作为志愿军老兵代表之一,赶赴韩国去迎接437具烈士遗骸回家。
期间,因为胆囊炎发作,肚痛难忍,孙凤康去医院稍作治疗后,还是坚持出院,为的就是亲眼看着战友们回家。他说: “牢记历史,是为了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和安宁。希望现在的年轻人都能发愤图强!”
傅福生的人生则像是一种修行。
今年54岁的他是杭州市殡仪馆一名开车拉遗体的师傅。因父亲在殡仪馆工作,从小被人骂是小晦气鬼,年轻气盛的傅福生几乎是赌气似的发誓,自己将来绝不从事殡葬行业。
阴差阳错,傅福生还是进入了这个圈子。第一次给遗体化妆整容,他看着那张苍白、冰冷、僵硬的面容,在自己手中一点点变得安详宁静,傅福生忽然生发出一种神圣感。
在30多年的工作中,他到火化间轮值过,在遗体接运组做过,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原本火爆、易怒的他,慢慢变成了坚韧、乐观的人。
网民“飞行官小北”的新书《别闹,少年》中有一段描述,深得我心:比光速还快的应该是物是人非吧。就像睡着了坐过站,一个恍惚,前排座位就换了人,窗外景色就变了样。你驻足不前,回望也不是,前行也不是,就这样孤零零地看着大地,怀疑自己被全世界蒙在鼓里。
总以为鸣柳啼春尚好,殊不知在时间的荒野中,手足无措是常事。人人在追寻生命的意义,感叹命运的飘零,可怜黑夜的无边,那么,就尝试一下“向死而生”的活着,你会更加清楚内心的声音。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想到了史铁生,那个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的人。
继双腿瘫痪后,败血症、尿毒症、肾功能障碍相继缠上了他。他因病辞职,摇着轮椅在街道办、民政局跑了几个月,领到了伤残知青每个月60元的补助。而写作,就在奔波于病床、手术台、工厂、街道办的罅隙里发生。
谈及写作对于自己的意义,很多年后史铁生总结道:那是苍茫左右时,唯一可以走的路。路无法再用腿去趟,只能用笔去找。而这样的找,也让一颗世间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