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大地产

城镇化迎来精耕细作时代

  陈建军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推手。城镇化应该包括四个维度: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文化城镇化。我理解的新型城镇化,就是这四个方面的协调发展,过分强调任何一个方面忽视另外几个方面,城镇化就不完全。新城怎样发展,城镇化和环境、产业、文化之间关系怎样协调,怎样处理好城市建设和环境、人文、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如何实现产城融合发展,这将是今后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们回顾一下浙江城镇化的当代史,改革开放前二十年,浙江省走的是一条由农村工业化带动城镇发展的道路,尽管这一发展模式有力地缩小了由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区域发展差距,但是由于过分重视工业化,而忽略城市化,由此带来城镇发展的“四不像”问题,当时有民谚道:“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了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近十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又出现另一种倾向,即过分重视土地的城市化,认为城市化等同于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外在形态建设,而没有将其和产业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城市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城市房地产建设上去了,但产城融合和一体化没有跟上,导致所谓的“空城”、“鬼城”出现。

  2013年,浙江省的城镇化率达到62%以上,比全国高出十个百分点。有些人认为较之发达国家近80%的城市化率,我们城市化在外延扩张方面仍有很大潜力,但我认为,这种简单直白的比较有误导作用。中国是13.6亿人口的大国,比当今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多,由于历史传统、文化特征、地理条件、路径依赖、资源禀赋,以及全球化分工等因素,中国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实现高人口比例的城市化率。62%的城镇化率预示着,浙江的城市化快速扩张的阶段已经过去,我们今后的城镇化扩张速度不会再快了。当然,我们统计的城镇化率,主要是城市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所以实际城镇化率可能还不到这个指标,可能还有一个上升的空间。但是新城建设的责任者和房地产商要有清醒的认识,今后是城镇化精耕细作的阶段,粗放式的城镇化阶段已经过去,为此需要认清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第一,差别化和特色化的城市发展。不管是新城建设还是小城镇建设,今后的成功在于差别化和特色化。新城和小城镇建设不能以建成小而全的城市功能为目标,而要重视加入城市间的产业与功能分工体系和突出本地的差别化、特色化优势。城巿特色越明显,比较优势就越能发挥,竞争优势就越强。特色化发展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城市发展规划要有全新的理念。理念定位的准确和新颖取决于新城规划者、建设者、责任者的好想法;同时也取决于集思广益、智慧地洞察和研究、准确地定位和优秀的规划。二是对比较优势要有深刻的把握,每一个新城和小城镇都存在自己的比较优势,找到比较优势,把比较优势发挥到最大就是特色化,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优势。以后的新城建设要做好理念创新、特色发挥,在大都市圈的分工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以一个功能为主,兼带若干功能,在城市群中形成有分工又有合作的产业和功能支持体系,这种发展模式是需要倡导的。

  第二,房地产业的重组。浙江的城镇化很大一部分是房地产商推动的,这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因为这容易导致城市功能的失衡。这就要求政府与房地产商高度结合,把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做上去,将房地产商主导新城建设,与政府主导新城建设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房地产业的另一个问题是产业重组,城市化总量快速扩张阶段的结束对房地产业发展带来了挑战。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房地产业的发展已到了一个新拐点,并不是说房地产业没有前途了,只是根据国际经验,一旦产业从外在扩张发展进入到内涵式的集约发展这个阶段,企业的发展就会出现两极化。一方面优秀的房地产企业会在景气下降的时候得到快速扩张,另一方面效益不好的企业则面临倒闭的威胁。因此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做好准备。今后可能就是优秀房地产企业扩张的机会。

  (作者系浙江大学区域和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浙江日报 大地产 00008 城镇化迎来精耕细作时代 2014-03-31 3417238 2 2014年03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