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好奇

莫负了大好春光

研究表明流连春色越久,人的情绪越振奋

  李月红

  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来了。如果细心做个归纳,春天里,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与明亮有关——文学中,它是“一切都欣欣然张开了眼”;音乐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节气上,这是个踏青节,“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

  最新研究为其找到了科学依据。尽管心情和温度之间并没有多大联系,但在经历了整月整月的冬季,人们会对好天气产生一种迫切需求。因此,当好天气到来之时,第一次看到太阳会让心情变化,心胸开朗豁达,思维也会变得敏捷起来。

  《心理科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征集志愿者来测试天气和户外时间对他们的心情、记忆以及对新信息接受性的影响。

  在第一组测试中,在严格测量气温和气压的日子里,通常是高气压总发生在晴天,97名参与者需要记录下这段时间内的心情和户外活动的情况。随后,他们被要求记住一系列号码。接着,研究人员向他们简单描述一位高绩效的假想员工,向他们提供这名员工的负面信息,然后,让他们来评估这个雇员的能力和绩效。研究人员认为,他们这些人当中,越开朗的人,越能在做出判断之前,根据新信息改变原有的印象。

  事实上,这三个指标都取决于天气及参与者呆在户外的时间。气压高的那天——万里晴空,灿烂阳光——户外运动超过30分钟的人,记忆力会增强,心情会变好,思维也更敏捷。而那些呆在室内的人,效果则会截然相反。

  第二组测试中,研究人员询问了121位研究对象,他们或在室内消磨时间,或在温热晴朗的室外度过时光。研究人员说道:“这些参与者当中,那些户外时间超过30分钟的人,气温、气压越高代表心情越好,但是那些户外时间少于30分钟的人,三者的关系则截然相反。”

  或许是考虑到前两次实验都是在有北方气候的春天里进行,研究对象可能会因不用再穿厚重的大衣而感到异常兴奋。第三次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网站收集了387名居住在不同气候的调查对象的信息,同时,他们还搜集了各个城市对同一天天气的报道。他们发现,春天,参与者在户外的时间越多,心情越好,但是其他季节不是这样。

  “好心情高峰点”则出现在19.7°C,这就为这种观点提供了依据。这也是为何人们在春天里看到的都是美好,就像歌词写的那样“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阳光对情绪的刺激作用,靠的是大脑中的血清素。血清素是一种神经递质,通常被认为可以促进睡眠,让人们感觉更加放松。当皮肤受到阳光照射时,会产生维他命D3,而这些维他命D3,会促使大脑生成更多的血清素,从而令人感到愉悦放松。

  结论中,他们写道“秋天,天气转凉并不能代表心情越好。但是,春天,天暖和时,却能让人振奋精神,这是独一无二的。”在阳光灿烂、天气晴朗的时候,在户外时间越长,尤其是在春天,可让心情变好、记忆力增强、更易接受新观点。如果在室内呆着,则会有截然相反的效果。另外一个可以解释这种结果的就是,春天,气候宜人时,人们会有意识地讨厌被禁锢在室内。

  略有遗憾的是,春天气候宜人,万物复苏,亦是疾病的多发季节。中医病因学认为,外界致病的因子有风、寒、暑、湿、燥、火,春季属风令,风气为胜。风气是春天传播各种病原物的重要媒介,常常会促使各种病菌、病毒的大量生长繁衍。同时,春天又是气温、气压、湿度等最变化莫测的季节,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呼吸道黏膜的防病能力常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各种病原微生物容易侵入,造成传染性疾病的大面积流行。

  春夏养阳,最好是早睡早起,运动身体;勤开窗户,增减衣服,调适寒温;多饮开水,适当补充维生素。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就是清明节,也是古人的踏青节。这可能会成为一种信号,用个便利贴贴在格子间的桌子上,写上“出去”,或是告诉你的老板,想要提高工作效率吗,请给员工多点脑部锻炼。然后,奔向户外。


浙江日报 人文·好奇 00014 莫负了大好春光 2014-03-31 3417517 2 2014年03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