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平安浙江10周年特别报道之八
民意沟通无障碍
记者 何苏鸣
本报讯 2008年,镇海推出网络问政问效平台,159位网络发言人放下“官架子”,尝试着用更亲切的形象,引导网民就区内各项重大决策和社会热点问题发表看法、展开有序讨论,为镇海发展建言献策。
如今在镇海,越来越多的居民已经习惯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网络上寻求解答。网络架起了一座干群沟通的桥梁,透明、便捷又顺畅。
在浙江,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与官员,开始把网络交流作为自己的必修课。在绍兴,“大数据”民情通平台记录每个村、社区,甚至每户家庭、每位居民的详细信息;在萧山,“政情民意直通车”平台要求24小时受理投诉,5个工作日办复,让老百姓和网民对政府工作进行直接评分、排名;在瑞安,市民通过微信、微博与网上问政平台实时互通。
当百姓与政府官员在电脑屏幕上相遇,民情沟通不再只是单向传递,民意交流、办事服务也变得公开透明,改变的过程与结果让彼此欣喜。 (相关报道详见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