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大型网络访谈举行第三场,省领导与网友互动交流
防洪保供 服务浙江
记者 颜伟杰
本报杭州3月27日讯
记者 颜伟杰
汛期临近,已经吹响了“五水共治”集结号的浙江,如何在“防洪水”上做好文章?千岛湖配水工程动工在即,全省城乡供水怎样布局?
今天上午,浙江省副省长黄旭明作客浙江在线直播室,参与第三场由省治水办、省网信办举办的“中国梦想·美丽浙江”——五水共治大型网络访谈,介绍了我省“防洪水”、“保供水”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总体概况和工作部署,并回答了广大网友的提问。
补上防洪“短板”
问:近几年来,浙江经历了“云娜”、“桑美”等超强台风,今年又是气象灾害中等偏重年景,我省目前的防洪形势如何?
黄旭明:洪、涝、台灾害一直是我省心腹之患,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把防御洪涝台旱灾害放在保障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不断加强水利等防灾基础设施和体制机制建设。
目前,我省已建成10万方以上水库4334座,总库容445亿立方米,相当于4000多个西湖的容量,其中大中型水库191座,控制流域面积3.2万平方公里,防洪库容44.6亿立方米;现有海塘堤防1.7万公里;60个县级以上城市建成了城市防洪工程;初步建成了“上蓄、中防、下排”防洪工程体系,有力保障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
除了这些硬件,我省也非常注重体制机制等软件建设,相继颁布实施了《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浙江省防御洪涝台灾害人员避险转移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建立了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五级组织指挥体系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组建了2000余支、5万余人的防汛抢险队伍。
经过多年努力,我省防汛防台抗旱能力大大提升,基本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2006至2013年8年累计减灾效益1873亿元,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已大大降低。
问:既然我们在防汛防台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次省里为何还在“五水共治”中再一次提出“防洪水”,我们还需要做哪些工作?弥补哪些短板呢?
黄旭明: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浙江目前的防洪能力也存在这样的“短板”。主要表现在:全省4334座10万方以上水库,每年还有3%的病险水库发生,大约120座左右;6500座1万至10万方的“屋顶山塘”中,还有2000余座需要加固治理;平原排涝能力不足,受淹范围大、持续时间长、财产损失巨大;江河治理尚未达到规划标准,部分河段保护标准偏低,干流和支流的堤防建设不配套;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亟待扩展、完善。
提标城市防洪
问:去年下半年余姚的水灾让我们记忆犹新,对于城市防洪,我们制定了哪些目标?
黄旭明:“五水共治”明确,到2016年,重点解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洪突出矛盾,杭嘉湖、温黄北部区域、鳌江、浦阳江、兰江等主要河段以及松阴溪等中小河流防洪薄弱环节基本得到治理。
到2018年,钱塘江、瓯江等全省主要江河及沿海主要平原防洪排涝能力全面提升;到2020年,江河干流和主要平原防洪排涝达到规划标准,保护重要城市的江河干流和海塘达到百年一遇及以上标准,保护县级城市的江河干流堤防和海塘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沿海平原达到20年一遇排洪标准。
问:怎样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呢?
黄旭明:目标要落实,才能真正使人民群众受益。为完成这些目标任务,我省到2020年计划总投资2048亿元,推进“强库”、“固堤”、“扩排”三大工程,进一步完善“基层防汛防台”、“基层水利服务”两大体系建设。
“强库”工程方面:新建南岸、钱江源等防洪水库11座,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00座。新增总库容7.2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54亿立方米,解决好溪、楠溪江干流等防洪问题。
“固堤”工程方面:加固加高干堤、中小河流堤防、海塘、平原圩堤,力争完成堤防加固7000公里,其中海塘500公里、干堤1000公里、中小河流堤防3000公里,平原圩堤2500公里。高标准海塘配套完善,七大流域干流基本达到规划标准。
“扩排”工程方面:新建扩大排洪口门31个、新增扩大宽度633米,拓浚排洪河道2253公里,增加自排能力7842立方米/秒;新增外排泵站36座,增加向外海及河口的强排能力2555立方米/秒。沿海主要平原排洪能力进一步增强。
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方面:围绕“巩固、规范、加强”,进一步健全基层防汛防台组织责任体系,强化监测预警体系,提高抢险救援能力。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方面:加快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加快建设政府水利服务机构、民间社会服务队伍、防台防灾应急体系“三位一体”的基层水利服务网络。
确保供水安全
问:说到保供水,我一直有个疑问,地处江南水乡的浙江,我们为什么还会缺水?
黄旭明:这也困惑了很多人,我们省多年来平均降雨量1499毫米,每年平均水资源总量955亿立方米,从全国来看的确属水资源较为丰沛地区。但从人均看,人均水资源1760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0%。若以世界水平计算,我们只有四分之一,一些山区、海岛地区还明显地存在资源性缺水。
为此,2003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2006年省委、省政府还启动了“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这些年相继建成了湖州老虎潭、金华九峰、三门佃石等水库工程,以及浙东引水萧山枢纽、楠溪江供水、舟山大陆引水二期等引调水工程,全省水资源配置格局已经形成。
去年,我省出现了近60年来最严重的高温热浪少雨天气,但全省主要城镇没有出现饮水困难,农田没有大范围受旱,没有出现大的水利纠纷,这正是多年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一批引调水工程厚积薄发的结果。
问:去年我省发生的罕见干旱,除了天气反常的因素,是否也反映出我省在供水保障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下一步保供水还有哪些措施?
黄旭明:我省水利基础设施经过多年建设有了很好的基础,但去年干旱灾害还是造成全省11个市81个县(市、区)受灾,暴露出我省保供水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杭州、嘉兴等以河道为水源地的地区迫切需要增加优质水源地;部分江河源头及海岛地区仍需提高应对持续干旱的能力;部分城市单一水源供水,需要形成多水源供水的格局,提高保障率;早期建设的一批农村饮用水工程也需要提高建设标准。
针对这些问题,在保供水方面,水利部门重点推进“开源”、“引调”,“提升”等三类工程建设,到2020年,总投资952亿元。
“开源”工程方面:建设钦寸、朱溪等水库68座,新增库容13亿立方米、年供水能力12亿立方米。重点提高宁波、台州等沿海地区水源保障能力。
“引调”工程方面:新建杭州市千岛湖配水、嘉兴太湖取水、舟山大陆引水三期等引调水工程17项,新增年供水能力20亿立方米,重点改善杭州、嘉兴饮用水品质,提高浙东、浙中水资源配置能力。
“提升”工程方面: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业节水灌溉提升工程,改善农村人口饮水条件,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3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面积140万亩,全省节水型社会基本建成。
问:很早以前就听说要将千岛湖的水引入杭州,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喝上农夫山泉?
黄旭明:提升饮用水品质,这也是我的心愿。杭州市千岛湖配水工程将于年内开工,预计工期3年,估算静态总投资约99亿元,到时候杭州市民就可以喝上甘甜的千岛湖水了。
其实,需要提高饮用水品质的不止杭州一地,嘉兴、舟山等地都迫切需要增加优质水源地。我们的目标是,到2016年,解决供水水源突出问题,重点解决杭州、宁波等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安全问题;到2018年,全面提升县级以上城市及主要城镇供水水源安全保障能力;到2020年,县级以上城市及主要城镇集中式多源供水的工程体系基本形成,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基本与城镇同步。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问:都说五水共治,治污先行,而农村生活污水又是治污的难点,现在浙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如何?
黄旭明:农村生活污水面广量大、治理条件复杂、基础薄弱,治理起来确实任重道远。不过,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从2003年就已经开始,当时我们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就是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有效处理。
10多年来,我省先后通过全面小康示范村创建、污水治理提升村项目、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污水治理项目等工作,全省2.8万多个行政村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户受益率在80%以上的行政村3527个,占总村数的12.31%;已开展生活污水治理但农户受益率在80%以下的行政村12707个,占总村数的44.35%。
问: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难点在哪里?我们该如何破解?
黄旭明:从农村实际情况看,由于投资偏少以及村落分散等客观条件制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仍存在“建设标准低、自然村覆盖率低、农户受益率低、运行负荷低,没有达到满负荷的运作,设施正常运行机制不健全”,所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繁重而艰巨。
今年3月4日,我们在宁波市北仑区召开了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动员和部署,明确从今年起,全面铺开全省有治理任务的83个县(市、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用3至4年的时间,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达到21278个,覆盖率会达到90%以上,受益农户达到513.6万户,覆盖规划保留的所有自然村,农户受益率达到70%以上,总投入资金300亿元左右。
2014年,我们要确保完成新增生活污水治理村6120个,新增受益农户150万户;力争完成新增生活污水治理村8019个,新增受益农户196万户。这个任务已经分级到县市区了,并且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我希望通过几年治理,真正把农村建设成为水更清、山更绿、生活更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