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泰顺女孩陈月静寻亲成功——

为了生命的延续

  记者 何苏鸣

  本报杭州3月24日讯 过去的5个月里,等待,是21岁的泰顺姑娘陈月静生活里重要的关键词。

  2013年11月,在义乌打工的她被确诊为尿毒症,为了能找到最匹配的肾源,她在病床上发出呼唤,希望出生两天后就离自己而去的亲生父母能回到身边(本报2014年1月7日15版曾做报道)。这之后,她就一直在等:等着亲生父母的消息,等着和认亲的人们见面,等着亲子鉴定的结果……

  如今,这场度日如年的等待,终于有了尽头。“亲子鉴定的结果出来了,我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了。现在,就等着肾源匹配检查的结果,如果合适,就可以申请手术。”陈月静告诉记者,最早3月25日就能得到检查结果,这也意味着,她离自己的“新生”,还有不到24小时了。

  “其实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就觉得应该是我的妈妈。”回忆起3月12日在杭州浙江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与生母叶月连的第一次相遇,陈月静依旧激动,而这同样是妈妈的感受——“女儿长得像我。”

  叶月连夫妇也是泰顺人,多年来一直带着一对儿女在厦门打工。今年春节前,邻居在电话里讲起邻村姑娘寻亲的新闻,唤起了他们不愿触碰的一段记忆——“那时候,大女儿一岁多,二女儿在泰顺老家出生,家人接的生。生下来第二天,我身体不好去住院,孩子给婆婆带着。等我出院回来的时候,她告诉我孩子带不过来,抱到我一个姐姐家去了。当时家里经济条件很差,我考虑再三,也就默认了。直到婆婆过世我才知道,孩子没送到我姐姐家,但那个时候,想找孩子也不知道到哪里找了。”

  那天,搁下电话后,叶月连立刻上网打开网页,找到了陈月静的照片,并给当时月静住院的浙医一院挂了电话,“我对医生说,我想给这个姑娘捐肾,如果是我女儿,那是我应该做的,即使不是,也算是我对女儿的补偿。”之后, 叶月连辗转联系上了村里为陈月静成立的寻亲工作组,并最终与月静在杭州相逢。

  “我真的没想到,孩子会受这样的苦,我对不起她。”3月14日,亲子鉴定结果显示,叶月连和陈月静是亲生母女。拿到鉴定报告的那一刻,因为紧张、期待而一直沉默的母女俩,终于忍不住抱头痛哭。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是一个养女,可我丝毫不觉得自己不幸福。”月静告诉记者,过去的20多年来,无论是养父母,还是5个非亲非故的哥哥姐姐,都对她关爱有加,家里说不上富裕,却快乐又融洽。她生病以后,养母拿出了所有的积蓄给她看病,72岁的养父更是默默在工地接了份记账的零活,只为多挣点医药费,这一份舔犊深情,让身边的每个人感动。

  现在,找到亲生父母的陈月静,更添一份感恩,“亲生妈妈那么干脆地愿意把肾捐给我,让我相信当年她把我送走,一定有自己的苦衷,我不恨他们。现在最盼望的,就是手术能够成功,我能够继续孝敬我的爸爸妈妈。”

  爱,让生命多了希望,让我们陪着月静,继续等待。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为了生命的延续 2014-03-25 3408565 2 2014年03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