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乡愁,
在松阳古村落静静安放

  乡愁,

  在松阳古村落静静安放

  文 毛传来 孙志华

  图 阙献荣 陈碧鑫

山下阳

  山下阳村是风水古村落的典范,如果是首次去山下阳村,你很可能会迷失方向:它的道路没有一条十字路口,只有数不清的“丁”字路,据说这样意味着“人丁兴旺”;进村之后,一条巷弄就有一个转折,往往连着一座老宅的后门,走过几个转角,又见一条通道。登上后山,你可以看见整个村庄是遵循阴阳五行进行布局的,村后的五阳山仿佛一把巨大的靠背椅,对应 “玄武”;右侧的天马山则沿着村庄呈条状侧卧,对应“白虎”;一条人工开凿的水渠从村东流过,弥补了左侧空缺,形成了水“青龙”;“朱雀”所在的南方属火,所以村前设置了一块月形水池,用来镇火。

  山下阳村张氏来自福建泉州、横樟包氏来自安徽合肥、周山头周氏来自湖南道县、石仓居民迁自福建汀州……几乎近半数的村落居民由外地迁入。移民往往将迁徙图刻在了门楣上,让后世对祖先的来龙去脉有了大致的了解。

界首村

  界首村虽小,但自古以来学风浓盛,刘氏对宗族子弟实行免费教育,查阅刘氏族谱,明清两代有贡生、廪生82人。村里虽无鸿儒,却少有白丁。村里还完整保留了处州府第一所女子学堂—震东女子两等学堂,学堂创办于1906年,琅琅的读书声一直飘到现在,直到今天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功能。

杨家堂村

  该村也是“耕读传家”的典型村落。他们与自然山水和谐相处,严格遵循着儒家学说的训导。大门的门楣、大堂匾额、柱上的对联、墙上写着、刻着《论语》《诗经》《朱子家训》等经典词句,村人时时刻刻面对文化的映照,文化在不经意间滋润着后人。这个仅有300余人的小山村,近代教育非常成功,从这里走出的教授级别、副厅以上的干部有46人,其中博士导师或获得博士学位的有4人。从清嘉庆年间开始,石仓人建宗祠、修族谱,鼓励儿孙读书仕进,走上了耕读传家的道路。

  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横樟“丹阳书院”、杨家堂“迪德学堂”、界首“震东女子学堂”、周山头“钟山书院” 以及大岭脚书院、山下阳张氏私塾等等。在西屏镇、玉岩村、象溪一村、靖居村、大岭脚村等很多村镇建有文庙、文昌宫、文昌阁、文武庙等建筑,以祈求地方文风昌盛,庇佑地方多出英杰,保佑地方和宗族长盛不衰。

横樟村

  横樟村是典型的平谷式古村落,坐落于海拔 1198米的留明尖山下,四周峰峦相插,山势陡峭,地势北高南低,围成一块封闭的谷地。横樟虽说是村,但建筑格局如同一座微缩版的城池,横樟人将村落以城池的格局进行布局,群山如同城墙,水口形成城门。两溪在村中交汇,呈现出一个巨大的人字,“天地人和”在这个小山村中齐聚。横樟村被溪流划分成三个区块,道路随着溪流转动,将村落扭结在一起。横樟村除了明清古民居群和一条老街之外,村落中分布着包氏祠堂、14座香火堂、丹阳书院、观音殿、社庙、水碓作坊等公共建筑。村落依山傍水,屋后是山,屋前是水,横樟人享受着山水恩泽,既有山野气象,又有小桥流水,整个村落在稳重中不失灵气,古雅中不乏清秀。2012年,横樟村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周山头村

  周山头自宋末建村,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2013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周山头古迹众多,巷弄曲折盘旋,墙头如群马奔腾,大屋高低林立,天井错落萦回,置身其中时失去了空间感和时间感。建筑多以清代为主,其中周氏宗祠、古戏台、周氏香火堂、白衣丞相庙、钟山书院、石拱桥等公共建筑保存基本完好,木雕、石雕、砖雕相当精细,尤以木雕为甚。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乡愁,
在松阳古村落静静安放
2014-03-25 浙江日报2014-03-2500012;浙江日报2014-03-2500016;浙江日报2014-03-2500017;浙江日报2014-03-2500027;浙江日报2014-03-2500006;浙江日报2014-03-2500014;浙江日报2014-03-2500025 2 2014年03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