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农村生态家园
柯城有个“墩头模式”
通讯员 沈月梅 周盛
共建农村生态家园
柯城有个“墩头模式”
通讯员 沈月梅 周盛
本报讯 村里的大路小巷、门前屋后干净整洁,池塘里看不见漂浮的垃圾,家家户户都摆着3个不同颜色的垃圾分类桶……日前,笔者走进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墩头村,入目所及都是清爽宜人的景象。
从一个曾经“脏、乱、差”的后进村,变成市、区生态环境的精品村、示范村;成立全市首个村级共建生态家园协会,成功探索出“群众主体、四共四分(共识、共建、共管、共享,分片管理、分段示范、分户包干、分类处理)”的共建生态家园“墩头模式”;城市居民都难做到的垃圾分类处理在这里实现了……依水而建的墩头村,是怎样激发出全村人的共建热情的?这个村的垃圾处理,跟其他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00多户村民
加入了生态家园协会
村里成立共建生态家园协会,在衢州市,墩头村是头一个。“我们全村500来户人家,有400多户是会员,除了长期在外的,基本上都入会了。”村党支部书记翁小清相告,入会的会员,每年还要交12块钱的会费,用于村里的生态建设支出。
为什么要交会费,村里还有这么多人自愿入会?村民冯玉华的一句话道出很多村民的心声:“垃圾处理好了,对环境好,对身体也好。”
的确,墩头村民对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深有感触。2012年以前,该村的脏乱差问题曾经非常严重,村民习惯于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烂橘丢进池塘、沟渠里,导致水质恶化,造成村民疾病高发。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2012年6月,村两委采取先清理垃圾、再筹集资金的方式,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对村庄内的陈年垃圾和卫生死角进行集中整治;去年,又对村庄外围橘地、河道里的白色垃圾等进行全面清理。同时,通过发放倡议书、广播每天提醒、制定“门前三包”责任制和党员干部分片包干制等多种途径开展持之以恒的宣传,使村民逐渐养成了不乱丢垃圾的习惯。
随着生态家园建设的推进,长效管理和经费投入等问题逐步显现。对此,2013年11月28日,墩头村成立了群众性自治组织——村级共建生态家园协会。协会刚成立,就收到会费和村党员干部及在外创业村民的捐款共8万多元。
“生态家园协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宣传教育、组织实施、资金筹措和机制保障四个方面。”协会会长陈慧珍说,“我们还制定了共建生态家园的考核评分细则,每个季度评比一次,4个季度的得分相加后,从高分到低分排列,产生当年的‘美丽幸福家庭’。”
3色垃圾桶
给墩头的垃圾分了类
就算在城市,垃圾分类目前仍是一个有待破解的难题。可是在墩头,村民们已经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了。
“推行垃圾分类处理是我们协会成立后的一个重点内容。”陈慧珍说,“去年12月20日,区农办在9个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统一发放了一批垃圾桶。其他村的垃圾一般分两类,我们村分三类,多了一类有毒有害垃圾。”
笔者在墩头村看到,每户村民的家里都有3个不同颜色的小垃圾桶,其中橘黄色桶收集不可回收垃圾,粉红色桶收集可回收垃圾,大红色桶收集有毒有害垃圾。村民们在家里把垃圾分好类,再就近投放到村集中定点垃圾桶里。
在定点投放点,也有3个不同颜色的大桶分别收集不同垃圾。“除了这3个大桶,在柑橘销售期我们还放了两个垃圾箱专门收集烂橘子。”村委会主任翁雄飞说,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取代垃圾袋分类收集垃圾,可以减少二次污染。
那么,村民们是怎么学会把垃圾分类的?68岁的冯玉华笑着说:“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分,经常分错,村里还专门派一个人在大桶那里看着。后来通过宣传资料、开会、广播、台上表演,大家基本上都会分了,纸是可回收的,厨房垃圾一般是不可回收的,电池灯泡碎碗这些是有毒有害的。”让冯老印象最深的是台上表演。为了更直观地宣传垃圾分类,村两委干部趁着2月中旬区里送戏下乡到墩头的机会,即兴表演了一出垃圾分类小品剧。每位村干部手上拿着一次性茶杯、瓜子、菜叶、尿不湿等各种垃圾,分别投到相应的小桶里,再把小桶里的垃圾倒到相应的大桶里。这出本土表演秀连演3场,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很多之前分不清的老人一下子就记住了。
分类的垃圾汇集到各个投放点后,去向如何?翁雄飞带着笔者来到了年后刚建的村垃圾资源化利用站,这里放着一台由区农办采购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我们村里的垃圾最多的是厨余垃圾,这台机器可以把厨余垃圾变成有机肥,施到菜地橘地里。”翁雄飞相告,除了厨余垃圾,其他垃圾采用集中填埋或回收再利用等方式处理。
4名卫生监督员
义务给村庄环境把关
除了村两委和生态家园协会的推动、村民们的自觉和保洁员的清扫,墩头村环境卫生的保持还得益于一支特殊的力量——来自村老年协会的4名卫生监督员。这4位监督员中年纪最大的已经91岁,最小的也有66岁了,但自从2012年6月起,他们每天都义务在村庄里巡查卫生,一天没落过。
“我们两人一组轮流检查,现在主要是查垃圾分类不分类和门前三包情况。”66岁的老党员翁腰毛说。他当过12年的村主任,是卫生监督员的负责人。每次巡查中发现的问题,他都要进行记录,并及时反馈给村里。
“2012年发现的问题最多,几乎天天都有问题。到2013年情况就好多了,现在问题很少了。”虽然巡查一次要走两个小时左右,但老人们说,他们并不觉得累,“卫生搞好了,对身体有好处的。”
相关链接
去年以来,柯城区及时部署开展共建生态家园工作,全面落实区乡村三级“河长制”,扎实开展“双清”、信安湖流域禁养区畜禽养殖污染、砂石资源等专项整治行动,“治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014年,柯城区将继续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年活动,紧紧围绕各项建设任务和打造最美原生态景观溪流两大重点流域,全面推进治污水、防洪水、保供水、排涝水、抓节水“五水共治”,力争生态家园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在重点村整治方面,主要抓好60个首批实施村、30个重点村和5个示范村农村生活垃圾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其中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要推广“墩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