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倾听你 读懂你 温暖你

——诸暨着力推动党员干部服务群众长效化

  本报记者 周咏南 翁浩浩

  眼下,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省各地开展。相对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与群众贴得更近、联系更紧。

  如何真正给自己“照镜子”,倾听群众的真心话?诸暨市着力让各级党员干部走到群众家门口,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该市各级党员干部已走访群众23.5万户,收集意见、建议和民情信息2.8万条。

  倾听你——

  先问百姓再拍板

  “您认为我市党员干部‘四风’中哪个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您对搞好我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近日,诸暨市赵家镇党委书记杨学丽伏在办公室案头,仔细研读《诸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查问卷》。每道题她都思忖再三,然后写下自己的体会和建议。

  和杨学丽一样,诸暨市“两代表一委员”、乡镇部门主职干部和村民、企业职工代表,以及政府部门的服务对象等都收到了这份调查问卷。

  古话说,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为了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找准问题、对症下药,诸暨市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民意,请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为各级部门和党员干部“挑刺”:除发放1980份调查问卷外,他们还广泛发动市级领导、部门和镇街干部等主动联系农户近4万户,并通过政民e线、民情微群、党员QQ群、专线电话等方式广开言路。

  很快,一条条切中要害、甚至有些“不留情面”的意见和建议从四面八方汇总:市级机关部门及下属单位党组织层面,存在庸懒散、审批多、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追求部门利益等现象;镇乡(街道)机关和站办所党组织层面,存在联系群众不够紧密,服务不够主动,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生产生活问题解决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村(社区)党组织层面,存在身在群众之中却不了解群众,村级班子乱承诺、不践诺,服务不主动、工作不积极等问题……

  如今,这些意见、建议,都成了诸暨市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风向标。3月5日,诸暨市专门出台“指导意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基层党组织的实际,分类开展活动,比如要求两新组织围绕“两个是否”、镇乡机关和站办所围绕“三个更加”、市级机关部门及下属单位党组织围绕“四个如何”、村(社区)党组织围绕“五个对照”开展活动,坚决不搞“一刀切”、“一锅煮”。

  读懂你——

  干部走村不落户

  近日,赵家镇宣家山村村干部在村委会会议室内,召开了每周一次的村级民情分析会。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首先,我要自我检讨下,以前没有真正把民情摸透。”村党支部书记宣锋脸色凝重,有些自责地说。其他村干部你瞧瞧我,我看看你:1996年开始,宣锋就担任该村村干部,当了5届村委会主任,如今又连任村支书,“是什么让这位20多年的‘老村官’如此自责?”

  大伙正疑惑,宣锋翻开自己的《入户走访记录本》,讲起前一周自己走访的经历。宣家山村由7个自然村组成,不少村子窝在山里,要把全村逛一遍,骑摩托车也得花半天时间。这次,他专门走访了最偏远的金加彦自然村。

  “以前,我自以为对金加彦村很熟悉。”宣锋说,这些年,村两委帮助金加彦村做了不少事:2009年,建造一条2400余米的水泥道,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问题;2010年,铺设全新的电路,村民不再为用电发愁;2011年,建起两个大蓄水池,村民从此喝上干净水。但挨家挨户走访后,宣锋发现自己其实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因为他发现,该自然村的33户农户中,除8户生活条件较好外,其他家庭的人均年收入只有四五千元。在这里,不少村民住着低矮破旧的房屋,一些老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对于这些家家户户的情况,他之前并不清楚。

  “以后,我们不仅要关注面上情况,更要花时间挨家挨户访农户。”宣锋深有感触地说。他的这番话,引起了在座村干部的共鸣。“要尽可能了解实情,帮村民解决困难。”村委会主任宣佰军说。

  伴随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各地行政村进行了相应的撤并调整。如诸暨市最大的店口镇店口社区,有2000余户、6000余人,规模与一个普通乡镇相当。全市平均下来,一个村(社区)也有600余户。村子大了,村干部的眼睛“看”不到了,耳朵不灵了,与村民的距离也疏远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现在,诸暨市将全市502个行政村划分成4372个服务网格,覆盖全市32万户农户,由4230名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担任网格员,负责社情民意收集和民事代办服务,每季度要把网格内的所有农户走访一遍,即便农户长期在外,也必须电话沟通,以真正了解老百姓在想什么,老百姓需要什么。

  温暖你——

  排忧解难心气顺

  要做到和老百姓“零距离”,关键是要解决好老百姓的感情和心情问题。因此,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既要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要打通心理上的“最后一公里”。

  蒋帅今年28岁,长得白净斯文,今年2月成为枫桥镇驻枫源村的专职驻村干部。上午在村服务中心接待群众,下午上门走访农户,这是他的工作常态,即便是双休日,他大多数时间也待在村里。

  “对我们来说,走访村民是一门必修课,情况了解了,感情增进了,工作也更自信了。”蒋帅笑着说,刚来时由于不熟悉农村情况,群众瞧不起他,干起工作来总是不够自信;但现在走在田间地头,感觉自己底气足多了。

  这种底气,是蒋帅用两条腿走出来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一个月来,他已经上门走访了100多家农户和困难家庭。他手里的《入户走访记录》,因为经常翻阅而泛起褶皱,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一条条走访信息:时间、地点、走访对象基本情况、需求以及意见、建议等都记录得很详实。每则信息的右下角,还签上了农户的名字。走访时,他得知村民夏阿姨的女儿患有智力残疾,日子过得艰难,于是找到镇社保办负责民政事务的同事,请他们上门了解情况,终于帮夏阿姨申请到了每月190元的生活补贴。现在,夏阿姨常常说:“如今党员干部不一样了。”

  作为东溪村驻村指导员,赵家镇镇干部陈轶霄常常感叹自己的“工作轨迹”。之前他担任过枫源村村委会主任,2004年调入赵家镇政府工作,去年又受镇里委派驻村,再次当起“村干部”。与此同时,他却深刻感受到一种变化:过去,一般是农户找村干部办事;现在,更多的是村干部主动上门为农户服务。前段时间,他到80多岁的村民何老太家走访,发现她神情忧郁。一问才知道,何老太有3个儿子,兄弟间因为赡养老人的问题起了争执。抱着“家丑不外扬”的观念,何老太一直没对任何人说起此事,选择自己默默地承受。陈轶霄的到来,让她找到了倾诉对象。后来,陈轶霄当起“老娘舅”,让一家人重归于好。“走访村民,关键是要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让他们心情更舒畅。”陈轶霄说。

  如今,诸暨市的502个行政村,村村都有驻村干部,其中还有392名专职驻村干部。他们的基本职责是“无事勤联系,有事搞服务”。据统计,今年以来,诸暨市、镇、村三级共帮助群众协调解决具体问题3727个。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1 倾听你 读懂你 温暖你 2014-03-24 3408771 2 2014年03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