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五水共治”大型网络访谈举行第二场,省领导与网友互动交流

五水共治 治污先行

  记者 颜伟杰

  本报杭州3月21日讯 “一天都不能耽搁、一点都不能马虎。”自从省委、省政府年初吹响“五水共治”集结号以来,浙江的治水之路已势如破竹。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眼下,我省水环境状况如何?饮用水安全怎么保障?水污染怎样治理?河长制如何实施?今天上午,由省治水办、省网信办主办的“中国梦想·美丽浙江”大型网络访谈举行第二场,副省长熊建平做客浙江在线,介绍了我省“治污水”的总体概况、目标及工作部署,并回答了广大网友的提问。

  十年治水成效显著

  问:经过10年的治理,浙江的总体水质情况如何,同时还面临着哪些问题?

  熊建平:水环境一直是大家关心的焦点,也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点。大家都知道,我省环保工作中有一个基础性、标志性工程——“811”行动。

  2004年,我们启动第一轮“811”环境污染整治三年行动,一方面围绕重点区域、行业、企业,大力实施污染整治;另一方面围绕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加快建设环保基础设施。

  为巩固成果,防止污染反弹,我们2008年实施第二轮“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为统筹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于2011年实施了第三轮“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

  去年,省委、省政府又作出了“以治水为突破口推动转型升级”的决策,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今年又启动了“五水共治”,全省治水掀起了新一轮高潮。可以说,经过这一系列动作,我省的水环境质量总体实现了持续稳步改善。

  不过,尽管我们的治水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这个成效还是阶段性的。一方面是我省的产业结构仍然不尽合理,“低、小、散”的状况没有根本转变。另一方面,环境基础设施还跟不上,全省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86.2%;建制镇的污水处理率仅为42.6%;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平均负荷率仅为80%,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较为突出,对水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

  饮用水安全为重头

  问:大家对水环境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特别是饮用水安全,浙江如何保障?

  熊建平:我们治水的最终目标概括起来讲就是三句话:第一,让老百姓喝上放心的水;第二,让老百姓能够下河游泳;第三,让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这当中,饮用水的问题又是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一直把保障饮用水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全力确保万无一失。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

  第一个环节是水源保护。加快推进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严格排查清理安全隐患。发现问题,一律限期整改。

  第二个环节是供水配水。加快建设备用水源,力争到2015年所有城市具备2个以上水源供水能力。加快建设一批引调水工程,切实强化原水的质量安全保证。加快自来水厂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处理标准,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同时,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第三个环节是监测预警。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饮用水源地自动监测系统,加强、加密对饮用水源地水质的指标分析,实时掌握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变化情况。加强应急预警,一旦发生情况,确保能够及时响应。

  截污纳管治根本

  问: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省的情况怎么样?

  熊建平:城镇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排放量占全省总排放量的一半以上。要通过截污纳管,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重点要在“三个提高”上做文章。

  一是提高污水处理率。今年,全省69个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建制镇都要全面开工建设,年底前新建污水处理设施都要投入运营,确保到2017年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到60%。

  二是提高污水处理厂负荷率。目前我省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平均负荷率仅为80%。据测算,如果全省平均负荷率再提高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加一座8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潜力十分巨大。下一步,将通过完善配套管网来逐步改善这个状况。

  三是提高处理标准。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在2015年前、全省其他地区在2017年前,所有污水处理厂都要达到一级A处理标准。此外,对于新建的污水处理厂,一律执行一级A处理标准。

  治污倒逼产业转型

  问:省委、省政府部署治水工作,根本目的是希望借此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我省在以治理污染倒逼产业转型方面是怎么做的?

  熊建平:我们常说“水环境污染,表现在水里、问题在岸上、根子在产业”。从2010年开始,我们选择铅蓄电池、电镀、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等六大重污染高耗能行业作为突破口,实施整治提升。

  对这六大行业的企业,我们严格执行“三个一批”的要求。一是关停淘汰一批。二是搬迁入园一批。三是原地整治提升一批。整治的结果,从目前来看也比较好:对企业本身来说,工艺提升了、设备提升了、管理提升了、竞争力提高了。对整个社会来说,整出了安全和环境,整出了规范和秩序,整出了发展和空间,可以说实现了多赢。

  制度保障“五水共治”

  问:浙江推出的“河长制”,在全国很受关注,我们是如何落实这个制度的?

  熊建平:河长制说到底是一种责任制。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专门下发了意见,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这一制度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个关键点是定人员。一条河确定一名河长,确保每一条河都有人管。哪条河出了问题,就直接找相应的河长。

  第二个关键点是成网络。全省根据河道分级情况,建立了省级、市级、县级、镇(乡)级四级河长体系,很多地方还延伸到了村一级。

  第三个关键点是明职责。河长对相应河道的治理负总责,主要职责有:制定实施河道治理工作方案;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检查工作开展情况;组织开展工作考核等。我们要求下一级河长对上一级河长负责,一级一级传递压力,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不留死角。

  钱塘江作为浙江的“母亲河”,下一步我们安排了“建好两个库、排好三张表”来推动落实河长制:

  一是建好档案库。我们已经开始组织对流域内每一条河道开展地毯式排查,以全面掌握河道现状、水质和污染源等情况。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一河一档”的“户口本”,形成信息化的档案系统。

  二是建好项目库。前期我们已经排出了800多个治理项目,总投资800多亿元。

  三是排好时间表。目前,省一级和流域内5个市都已编制了四年工作方案和2014年工作计划。

  四是排好责任表。省里已经将今年的7方面重点任务分解为27个子项目,下达到各市,省政府还与5个市签订了责任状。

  五是排好考核表。对各地落实情况如何,我们有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检查考核结果与政绩考核、项目审批、经济奖惩等挂钩。

  治水是一项全社会共建共享的事业,需要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和支持。作为一名公民,要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通过各种方式为治水贡献力量。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五水共治 治污先行 2014-03-22 3407388 2 2014年03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