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理论视野

浓缩千年历史
展现东方神韵

——漫谈京杭运河杭州段的“治水”方略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城市都依偎着一条著名的河流。京杭运河的开凿和贯通,犹如一条大动脉滋润着杭州这座古老的城市,成就了“钱塘自古繁华”的盛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三吴都会、“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作为一条“穿过杭州历史的河流”,运河曾经的辉煌,记录了历史,更昭示着未来。

  运河作为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历史文化品牌,不仅是“国之瑰宝”,更是“城之命脉”。历经十多年的艰难整治,运河杭州段河道清洁度较上世纪90年代大有提升。漫步于运河边,两岸风物,映入眼底,各类街巷商铺、特色民宅、寺庙庵堂、官商庭院、名人遗迹等等,每一处建筑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历史的斑斓与河流的秀丽浑然一体。

  然而,运河杭州段的保护和开发仍“任重而道远”。水质与历史上“水清鱼儿跳”的水平仍有相当大的距离,航运功能仍然过于突出,离真正“还河于民、申遗成功和打造世界级的旅游产品”等三大运河整治目标仍有差距。只有持续推进运河及其沿河地带的功能更新和空间重组,才能真正确立世界级品牌。

  首先,把保护和治理运河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著名的塞纳河、泰晤士河等城市河流都历经几十年的不懈治理,才恢复往昔的清澈。钱塘江引水质量不高、底泥淤积、雨污水、生活废水、航运以及工农业污染是影响运河水质的几大硬伤。要抓住全省开展“五水共治”的历史契机,制定全流域性的长期治理方案,由市主要领导担任“河长”,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各届政府一以贯之、接力“治水”,才能再现“俯看碧波流逝”的运河美景,成为纵贯杭城的一脉清泓。在加大河道疏浚、截污纳管建设力度的基础上,在部分岸段恢复水边植物群落与河畔林,结合运河水体形成小气候,并通过南北向河道导入市郊新鲜空气,发挥运河作为“生态轴”以及水流、气流、生物流大通道的作用,减弱城市热岛效应,丰富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同时,把“治水”与防洪排涝、交通观光相结合,再造“烟柳碧水、灯影桨声”的黄金水道。加快开辟运河第二通道,根本上解决货运对中心城区的污染和干扰。

  其次,进一步优化和拓展运河沿岸景观与功能。巴黎的塞纳河实行分段治理。A段为旅游区,河流犹如一条玉带,把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等法兰西的文化瑰宝串连在一起。B、C段则为工商业区,部分沿河地带采用了分层+分段布置,如德方斯新区,分三层立体化开发,充分利用了河流的水景价值。通过分段布置,优化运河杭州段的历史资源时空组合,把“中华文化、杭州元素、历史传说、现代故事”更贴切地糅合在一起,充分展示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部分河段采用分层开发形式,立体布局旅游、商业、居住等功能,使运河景观更多地融入周边区域的公建设施和住宅小区,再现“水穿街巷”的运河文化生活和水乡特色。

  再次,积极推进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运河流经6省(市)、涉及18个城市,而运河杭州段是目前保存较完整的区段之一,汇聚了丰富多彩的茶艺、饮食、桑蚕丝绸文化和地方戏曲、民间曲艺,集中了拱宸桥、洋关旧址、富义仓(天下粮仓)等高品质历史文化遗址。作为京杭大运河起点城市,杭州应该在各省、市联合“申遗”中发挥特殊作用。运河上曾有很多著名的桥梁和码头,要把握“申遗”契机,在运河遗迹中尽力恢复吴越、唐、宋、元、明、清这些历史断面,再现驳船、画舫、游艇往来穿梭,水上帆影点点、游人如织,两岸中外商贾、文人骚客云集的繁华盛景。借鉴英国伦敦塔桥、上海外白渡桥等著名城市桥梁的成功经验,当人们站在运河古桥之上俯视滔滔河水,就仿佛翻开了杭州城市悠久的历史画卷。

  最后,优化运河沿岸的产业与空间布局。目前,运河边的大兜路历史保护街区、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等,仍以餐饮、茶馆等传统业态为主。要促进运河从“航运的河”向“文化的河”转变,沿岸的业态选择和空间布局,不应成为简单陈列历史的“博古架”,而是一次鲜活的文化艺术洗礼。把米店、茧行、布庄、孵坊等古老业态,融入信息、文化、旅游等现代产业因子,通过城市新旧元素间自然和谐的“产业嫁接”,串联起古老与开放、传统与新兴。充分利用水景资源和水网地貌,传承杭州发展的文脉和记忆,用创意精神激活新兴产业空间,把运河沿岸建设成为集国际旅游、高端商务、文化创意、商贸休闲等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长廊,引领生活、创业新风尚。

  千百年来,默默流淌的运河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世事变幻,静静阅读着这座古老城市流变的历史。经过岁月的风霜磨砺,如今已变得愈加丰盈而深刻。如果把杭州比作一位诗情画意的曼妙女子去品赏,相信终有一天,京杭运河杭州段将宛如戴在她脖子上“最美丽的珍珠项链”般璀璨夺目。


浙江日报 人文·理论视野 00014 浓缩千年历史
展现东方神韵
2014-03-21 3397376 2 2014年03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