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体坛风云

  地处温州府东路与学院路交界的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称得上是一所真正没有“围墙”的大学。从学院内外林立的厂房与店面间,你很难看到那些教育与市场的隔膜、学校与企业的边界。

  美国教育家伯顿·克拉克曾指出,判断一所大学是不是创业型大学要根据其使命,而创业型大学的使命除了教学、研究外,还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将自身的教育服务行动与政府的发展改革战略相结合,在攻坚克难的社会实践中发挥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因为浙工贸有着显著创业型高校特征,学院与英国斯旺西大学签署合作协议。通过这次论坛,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浙工贸四方就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及创业型高校共创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

  “温州作为一个创业型的城市,在经济低迷的阶段,企业如何实现创业转型与升级?高校如何创新产业经济,如何点燃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寻求答案。”何向荣说。

  为了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高校智力溢出效应和产业带动转型效应,2009年以来,学院先后建成“三大园区”,并坚持三大园区可持续发展,不断夯实区域产业平台。

  如今,学院的“三大园区”已经成为教育创新实践的有效载体,目前已经发挥园区化人才培养、园区化创业平台、园区化创新驱动社会服务等核心功能。学院园区化特色发展案例被收入教育部部长主编的中国高教改革发展丛书典型经验系列。学院53年的变革发展,也是国有企业改制解困由原来“传统制造业+出租”转型升级为“高教+科技+创意”现代服务业形态的现实探索。

  发掘优势是创业实践成功的重要基石。学院鼓励并引导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做到创业与专业、科技相结合,与温州地方优势相结合,从地方经济优势入手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向,确立项目运作的优势。秉持社会服务理念和助推城市创新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学院不仅为温州传统产业升级,尤其是生产型服务提供支撑,积极参与培育温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网络经济,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大学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建设,这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打造创业型大学,与其说是大学教育服务型理念的延伸和拓展,不如说是高校开放办学、教育改革,以服务和贡献开辟新的发展空间的一种有效途径。

  是公办,市场运作更像是民办;是省属,服务当地更像是市属;是高教,教育集团更像是职教;是学校,资源整合更像是企业。——这是对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非常贴切的形容。浙江经济属于典型的创业型经济,走在全国前列,因此创业型经济要发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市场经济在教育领域中也要发挥更大的能量。高等院校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集聚高端要素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浙工贸希望在这一轮转型升级的大潮中作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我们也相信,创业型城市和创业型大学的两轮驱动,必将推动温州经济的又一轮复苏,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也将成为高职发展方式改革的一个典型示范。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创业型大学”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创业立校,形神兼备】

  2014年3月10日~11日,一场以“创业改变世界”为主题的“中英创业型高校论坛”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享誉中国的“温州模式”,注重创业的温州经济发展特征和浙工贸独特的创业型高校发展模式,使得此次论坛落户该校。

  承办这次论坛,对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并不是一个偶然。“创业型大学”之路,事实上他们已探索实践了许多年。

  如何定位创业教育、如何开展创业教育,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01年就启动了创业孵化工程。与温州市团委共建温州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园,随后与温州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共建温州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成立了创业学院和创业教育研究所,为创业教育提供了组织保障。

  学院依托价值取向、功能聚焦、路径选择、机制构建四个方面推进创业型高校建设。会议期间,与会者们参观浙工贸及三大园区(浙江创意园、温州知识产权服务园、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时,无不称赞该校“创业教育+资本资产经营+自主办学”的高校发展模式“接地气”。

  这几年,学院积极鼓励师生团队进行专业创业,主线创业、边际创业、错位创业等不同专业创业形态,为师生创业团队和个体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服务,涌现出了一大批典型的成功创业案例。

  据麦可思调查,2012届学院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达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学院连续5年在全省“最佳创业规划之星”、“最佳职业规划之星”竞赛中名列前茅,连续3年在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一等奖或第一名。此外,温州瓯塑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学院学生杨忠敏成为2012年度“文化新浙商新锐奖”获奖者,也是唯一一名90后获奖者。

  “实施创业教育的目的并非是让学生都去自主创业,而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院长贺星岳说,为此学院提出了创业教育“进头脑,进课堂,进考核”的要求。

  “进头脑”是要求全体师生对创业教育的定位有清醒的认识,能正确理解创业教育的内涵和目标,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自觉融入创业教育的有关理念;“进课堂”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创业教育的专门课程,同时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包含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要求;“进考核”包括对教师创业教育成效的考核,也包括对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考核,通过考核引导教师重视创业教育,鼓励学生掌握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依照三维架构搭建的“学园城一体化”模式。“学园城一体化,是现代社会形态的重要特征之一。即依托学校、园区、城市融合发展,把握教育、市场和社会发展规律,建设创业型学校,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和支撑。”党委书记何向荣介绍说。

  立足于育人维度,通过全日制教育和社会成人教育培训,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创新创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温州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着眼于服务维度,发挥高校主体优势,以学院投资或控股的院办产业和24个科研机构作为创新主力,形成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投资建设三大服务园区;

  创新于机制维度,探索出“创业教育+资本资产经营+自主办学”的中国特色创业型高校发展模式,形成了政产学研市一体化的自我持续发展机制。

  经过几年的发展,学院已成为特色鲜明的创业集聚地,通过政产学研市五位一体的教育服务型高职院校平台,初步探索出了开放的、立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资讯·

  中英创业型高校论坛期间嘉宾参观校内园区

  文 / 朱凤娟


浙江日报 人文·体坛风云 00016 2014-03-19 浙江日报2014-03-1900015;浙江日报2014-03-1900012;浙江日报2014-03-1900014;浙江日报2014-03-1900016;浙江日报2014-03-1900018;浙江日报2014-03-1900017;浙江日报2014-03-1900013 2 2014年03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