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好学

创意体育课,孩子玩起来

  本报杭州3月18日讯

  记者 石天星 通讯员 余晶晶

  从本周开始,杭州上城区小学毕业生的家长可以领取孩子的身体素质测试报告单和学业水平测试报告单了。上城区教育督导与评价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说,上城区从去年开始把小学生的体质情况和各项体测的数据以《小学毕业生身体素质测试报告单》的形式发给家长们,主要是为了提醒家长们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

  根据该评价中心掌握的数据,这两年全区小学毕业生的总人数每年都是2800名左右,但去年身体素质等级为优秀的小学生是871人,今年减少至653人。这位负责人说,去年体测为肥胖的小学毕业生有595人,而近视小学生的人数还未作统计。

  往年,学生的身体素质总评分成5个体测项目的等级,分别是身高体重,耐力类项目,肺活量体重,柔韧、力量类项目等,速度、灵巧类项目,每个等级都有对应的分数,而这个分数并不公布,总评等级是在所有子项目分数相加后得出的,90分以上算优秀。今年的体测标准还在调整中,上城区以50米×8往返跑考察学生的耐力,以1分钟仰卧起坐和坐位体前屈测试学生的柔韧度,50米跑和1分钟跳绳考察学生的速度和灵巧度。具体的测试成绩由各校体育老师录入电脑,通过软件进行换算。

  中华医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小学生近视率为30%至50%,到高三时更是接近100%。专家分析,肥胖率居高不下、近视率不断上升,与升学压力之下体育课长期边缘化有关。

  据了解,杭州的小学一到二年级一般每周会开设4节体育课,而三到六年级一般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但由于市区的学校一般面积较小,学生人均活动面积普遍受限,再加上课时增加之后,师资配备未必就能跟上,因此一些学校的体育课实际上只能称之为“活动课”。

  现有条件之下如何上好体育课,更需要体育老师发挥创造力。濮家小学是江干区小学生运动会的22连冠、省级体育强校,杨晓老师的体育课特别受孩子们欢迎。他的“杀手锏”就是情景教学,练习“立定跳远”,他会先让学生们自由跳跃,自己在起跳线前方用彩色粉笔画些波浪。“这些波浪就是一条河,你们要用力跳过去哦!”杨晓还会在“河”里画上鱼和石块,孩子们就会想:河太宽了,我是不是可以先跳到石块上,再接着跳?“这时候我要是传授跳得更远的诀窍,他们肯定感兴趣。”

  杨晓现在接手的这个二年级的班,刚开始平均的跳绳成绩是每分钟145下,但只经过两次比赛和点评之后,跳绳成绩上升到了每分钟156下至160下。“这就是说,二年级学生的跳绳成绩和六年级学生不相上下了。”杨晓说,给小学生上体育课,只要能把他们的注意力抓过来,运动技能提高起来其实非常快。

  方建奇是江干区采荷二小的体育老师,他接手的班级大多是小学高段,他说,关键是要投其所好。男孩子稍大之后会对足球、篮球等运动更感兴趣,这时候,体育老师就多带他们打打比赛,而女孩子生长发育之后就不大喜欢动了,这时候,瑜伽、健美操等体操类的运动会更吸引她们。

  “女孩子越长大越爱美,跑步怕腿粗、投掷怕手粗,打球怕晒黑,而练练瑜伽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塑造形体美,是很适宜的运动。”方建奇说,这又对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配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浙江日报 人文·好学 00013 创意体育课,孩子玩起来 2014-03-19 3402694 2 2014年03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