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广植绿 大拆违 拓要道

余杭扮靓入城口喜迎八方客

  见习记者 袁华明

  通讯员 范建荣 陈道亮

  本报讯 张立文和费爱平两人每天一早都会赶到杭州市余杭区东湖南路杭浦高速临平互通附近上班。作为养护工人,他们的工作就是做好这个入城口附近的养护工作。每人的“责任田”有1万平方米左右,每天要捡掉这里的垃圾,还要定时拔草、修枝、施肥、洒水以及除虫。据了解,余杭区不久前完成对所有入城口的整治改造后,开始探索入城口的长效养护管理机制,打造“永远美丽的入城口”。

  余杭区是杭州通往沪、苏、皖的门户,区内有7条高速公路,入城口多达23个。扮靓入城口,让杭州给八方来客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成了余杭区“四边三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四边三化”过程中,余杭区充分结合区域特点,全面开展以种植绿化,清理垃圾、清理违法建筑、清理违法和无序广告为重点的 “三化”工作,并与交通治堵、“三改一拆”等工作有机结合,改善司机们的出行体验。去年以来,余杭累计完成绿化面积85.9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超过9.2万平方米。

  日前,记者沿04省道来到地处余杭西部山区的百丈镇,这里是进入杭州的“前哨地带”,公路两边原先散落分布的脚手片加工场、毛竹拉丝厂已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樱桃林、香樟林。公路边一家餐馆的老板郑志宏告诉记者,半年前这里脏乱差,如今变成了一片绿色。

  余杭区的另一条主干道路320国道东端始于上海,是从余杭临平地区通往杭州主城区的重要通道。在320国道半山至屯里整治工程中,余杭对公路两侧实施绿化和立面整治,把6车道拓宽成8车道,并对强弱电实施“上改下”、交叉口实施交通渠化、新建港湾式候车亭、增设智能交通设施,大大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瓶窑镇彭公村位于104国道和04省道的交汇处,也是竹木制品加工和销售较多的地区。过去沿着104国道,两边随处可见私搭乱建的竹木批发部,在去年底完成拆违整治工作后,余杭区最近正忙着拓宽这一段国道线,在公路两边设计全新的绿化带,并引导马路市场从业人员到正规市场就业。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广植绿 大拆违 拓要道 2014-03-17 3381195 2 2014年03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