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松阳试点有偿回收废弃农药包装

农药垃圾怎么消化

  记者 聂伟霞 通讯员 陈碧鑫

  本报讯 为保护农田河流不受残留农药的污染,松阳县新兴镇以高价回收“农药垃圾”。如今两年过去了,1.3吨“农药垃圾”已堆积如山,用完的农药瓶袋该往哪里丢?这让村民很头痛。

  让新兴镇外石塘村人自豪的是,从村中央流经的十三都源,汩汩山泉水,清澈见底,溪中有上千条七彩鲤鱼在畅游。

  “十三都源变得如此招人喜爱还是近两年的事。”外石塘村党支部书记徐盛生说,村里加强废弃农药瓶袋的管理后,才让小河恢复了生机。

  十三都源位于松阳母亲河松荫溪的上游。近年来,外石塘村发展了茶叶、柑橘、吊瓜等多种经济作物,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但村民随手在田间溪边丢弃的农药塑料瓶袋里的残留农药污染了河水,鱼儿也遭了殃。

  “光茶叶就有600亩,每到六七月是病虫高发期,丢弃的农药瓶有上百只。”徐盛生说。

  为保护水源和环境,2012年,外石塘村作出回收农药瓶袋的规定,发动全村人将所有喷洒后的农药瓶袋,包括前几年喷洒后留在田间的都要带回,合作社按高于市场价50%的价格予以回收,并将这一规定写入了《村规民约》。两年来,合作社共回收农药包装370多公斤。

  “用过的包装瓶内仍有农药残留,残留的农药会溶解在水和土壤中,直接造成严重污染。”松阳县农业局植保站长陈银方说。

  农药包装乱丢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仅稻田用药每亩每年就可产生废铝塑复合材料包装袋30只至120只,废塑料农药瓶10至20个。

  正是看到了“农药垃圾”的害处,2013年,松阳县在新兴镇进行“农药垃圾”回收试点。镇政府出资建回收站,由合作社或各村委会进行收集,收集好后的废弃物由镇政府统一回购,回购标准为塑料制品废弃物4元一公斤,玻璃瓶按0.15元一个回收。

  “高价回收农药瓶袋堵住了污染源。”新兴镇副镇长胡雅杰说,2013年,全镇共回收“农药垃圾”1.3吨,但处理却成了难题。

  记者在回收点之一的新处村一农用房里看到,堆放的“农药垃圾”已成一座小山。品种有苦参碱等十多种。

  “农药垃圾”属于有毒固废,不能像普通塑料、玻璃瓶等生活垃圾一样当废品收购。镇里多方联系,都找不到相应的回收企业,而长期大量存放则存在管理难题。”胡雅杰说。

  “目前国家没有相关法规强制监管部门和生产厂家、销售商对废弃农药瓶袋进行集中回收处理。因此,农药废弃塑料袋和玻璃瓶的回收处置还是空白。”陈银方说。

  “根据国家《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和《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中有关规定,装过农药的空箱、瓶、袋等都要集中处理。将玻璃瓶、塑料瓶、金属瓶等冲洗3次后掩埋,纸包装应该焚烧或掩埋。”松阳县环保局副局长赵云升介绍,对废旧农药瓶的处置,当地缺少有资质的回收有毒有害固体废物企业,也没有集中处理场所。

  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是农业部门管理的职责,垃圾管理是环保部门的职责,陈银方认为处理“农药垃圾”需要政府多部门共同来解决问题。

  “我们将借鉴北京、广州等地关于‘农药垃圾’的处置办法,谋划专门开辟‘农药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场,但这需要一段时间。”赵云升说。“农药垃圾”该去哪儿,本报将继续关注,欢迎@佳友民情快车,参与献计献策或互动讨论。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农药垃圾怎么消化 2014-03-17 3392165 2 2014年03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