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经济·新浙商

浙商智库举行闭门会——

我为深化改革献一策

  本报杭州3月16日讯

  记者 刘乐平

  今天下午,由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浙商全国理事会联合主办的浙商智库闭门会——“我为深化改革献一策”在杭州举行,10多位知名浙商围绕新一轮简政放权、“低小散”企业的转型发展等话题展开对话。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话题热度最高。浙江南方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季鑫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企业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浙江在这一方面走得比别人快。“整个行政体制改革,企业确实得到了很多好处,比如工商注册登记,现在资金可以分步到位。”绿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邵法平表示深有同感,“建房子要盖的公章在慢慢减少,企业办事确实方便多了。”

  强调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政府作为也一再被提及。姚季鑫认为,权限下放,政府并不能一放了之,宏观上一定要把握好。“比如水泥行业,总体规划是什么,整个行业发展处于什么阶段?顶层设计、底线设计都要有。”

  中交物资集团董事长陈合富也认为,政府该做的是总体规划。“浙江总体战略应该是往哪方面发展,市场的需求和经济指标怎么让老百姓和企业家看到,从而避免重复投资和低效能投资。”

  “低小散”企业如何腾笼换鸟?邵法平提醒,各地应因地制宜,不要盲目扩大投资,“引进先进设备要投入,把企业经营成本搞得很高,增加企业的负债,同样也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丝绸之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凌兰芳表示,要给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一种通道和出路,这个出路最好以品牌、市场、资产为纽带进行兼并重组,逐渐置换,尔后健康发展。

  企业转型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浙江华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宗佩民认为,要大力发展本地化银行,特别是创新型银行,对创新企业、股权融资等领域给予支持,支持块状经济到产业链经济的转型。


浙江日报 经济·新浙商 00011 我为深化改革献一策 2014-03-17 3399966 2 2014年03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