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文体

温州首个民间灯文化博物馆开馆

穿越千年的亮色

  通讯员 黄松光 周吉敏

  记者 童桦

  本报讯 由温州人张金成投入300多万元筹建的温州首个民间灯文化专题博物馆终于免费开馆,首期展出煤油灯、马灯、汽灯、酥油灯、吊灯等各式灯具350多盏,年代最远的可溯至汉代。

  当下的收藏界中,把玩古灯的并不多见,尤其是对曾经身为浙江山地小轮车职业运动员,跨越1958级阶梯登上88层上海金茂大厦并创造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张金成来说,中间的转变过程更是惹人遐想。

  当记者来到位于瓯海区南白象塘河旁张金成的书房中,就被眼前的收藏惊呆了:中国古代至今的各种灯具摆满了书房的各个角落。“光这间小屋里的灯具就有数千盏,相关史料三千余册。”张金成说他的每一件藏品都有一个值得回味的故事。

  2007年的一天,张金成从一个上海人手里发现了一张1924年产的温州光明火柴厂“十文”牌火柴标。“十文”牌,是当时十盒火柴绑在一起卖十文钱而得名的。小小火柴标,却是温州“光明之路”的重要物证。张金成三番五次上门去求购,但都无果。他理解这些藏品是收藏家40年的心血,不在乎钱,只在乎意义。从今以后,张金成只要有机会去上海都会带一些温州特产去看望他,跟他交流自己的一些想法。2010年,锲而不舍的张金成终于感动了这位收藏家,把自己珍藏的这枚“十文”火柴标送给了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年间,张金成已经把两万多盏流散在各地的古灯“带回来”了,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在全国也很难找到第二个人。

  持续的收藏显然带来了资金上的压力。2008年,他从别人手里转租了濒临破产的南白象农家小院餐馆。这个小小的院落成了张金成梦想与现实结合的地方。他在这里一边经营农家菜,一边收集整理古灯,以农家菜馆微薄的收入来供养古灯管理和日常的开支。

  随着手上藏品不断增多,农家小院这个小小的展馆已无法容下两万多盏古灯。那些堆在仓库里、不见天日的古灯,让张金成看了内心愧疚,感觉自己对不起这些古灯。他日思夜想要给古灯找个好归宿。由于张金成收集古灯在全国闻名,很多地方找他洽谈,承诺帮助他建灯文化博物馆。四川建川博物馆馆长、汶川地震博物馆馆长樊建川更是热情邀请他前往四川建馆,答应无偿提供20亩地给他建中国灯文化博物馆。

  面对这些诱人的条件,张金成几夜辗转反侧,思虑再三,最终还是婉谢了这些热心人,依然决定把灯文化博物馆建在自己的家乡瓯海,就建在农家小院后面的湖边。

  幸运的是,张金成的这个想法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瓯海区政府专门委托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农家小院沿湖一带进行规划设计,这里的80余亩地块上将建成一个大型的博物教育主题园区。按照规划,这个博物馆主题公园,除了灯文化博物馆外,还有温州塘河文化生活馆、温州石雕造像馆、温州老行当体验馆、温州瓯窑博物馆等5大主题馆和一个青灯书院,以及水上戏台、桂花园、环湖石堤、园林步道等配套设施。

  “我要把我这些年收集的物品都放在这里,让这里形成一个博物馆聚落,发挥博物教育的作用,人们走进这些主题馆,可以静下心来思考和欣赏,青灯书院则专门为大家提供展馆内展品的资料,供人查阅学习研究。”这是张金成对于古灯的期许。


浙江日报 文体 00007 穿越千年的亮色 2014-03-15 3394283 2 2014年03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