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从两会正能量看中国精神动力

  据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 邬焕庆 徐硙 刘奕湛

  一个民族的前行,必定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

  一个国家的富强,必定要有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国大地上,全力培育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社会正能量的积聚、昂扬精神的锻造、文化自信的建构。

  两会开幕以来,一场场审议讨论,一件件议案提案,代表委员们的建议意见,传递出激昂的正能量: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中,我们要积蓄不竭的精神动力。

  呼唤正能量: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

  不少代表委员通过议案、提案,通过不同场合发言,传递出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强烈声音。

  经济社会转型中,我们该如何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物质丰富起来了,我们怎样才不致迷失自己的精神家园?

  “中共十八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炼出24字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行为准则,非常及时重要。这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全国政协委员周文彰在一份提案中说。

  在整体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中,不乏有不足和缺憾。

  时至今日,在拥挤的地铁和公交车上,个别人稍有不顺就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生产过程以次充好、社会交往缺失诚信,道德底线没有“下限”的事件时有发生。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不容否认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精神培育急需加强。

  全国人大代表铁飞燕随父亲一起到四川绵阳旅游时,飞身跳河勇救4名落水工人。那年她18岁,被称为“最美90后”女孩。她说,对做这样的事我从未犹豫过,我坚信善心人永远是社会的主流,通过这些人传递善行、播撒爱心,“当然我更希望在现实情况下,从国家层面能尽快形成道德建设的完整体系,把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社会问题处理好。让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时代的紧迫性,让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关切,他们在两会上发出诤言。在两会已经收到的议案、提案中,已经有近百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有关。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激发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共同奋斗。”全国人大代表赖明勇说。

  培育正能量:全面深化改革征途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沛然正气,蓄积无穷精神动能

  今年两会上,全面深化改革成为主旋律。全面深化改革要实现的不仅是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发展,也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全国人大代表谢子龙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在国家发展总的目标下与各方面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两会以来的实际情况来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两会深化改革的主旋律相互呼应。”

  翻开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以及“两高”报告,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感觉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中,在民主法治建设日渐完善的时代背景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日渐丰厚。

  一些代表委员在审议、讨论时指出,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已经和深化改革的各项具体举措融合一起,国家目标、社会取向和个人行为准则高度契合。

  “老人摔倒扶不扶?食品安全不安全?别人有难帮不帮?这些看似纯道德的问题,其实涉及社会诚信、友善,背后更触及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主任杨林花认为,“比如社会保障问题、信用体系建设问题,都是需要深化改革解决的。”

  “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将从根本上破除我们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制度和体制障碍。两会上形成的改革共识,也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全国政协委员何星亮说。

  全面深化改革将在破除体制弊端中弘扬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为改革攻坚提供精神动能。两者互动,威力无穷。

  弘扬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在于实践,力量在于行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承载有积淀的,最为重要的是如何践行,它不是一个口号,而应具体到一个个实际行动、一个个举措,通过有效载体,通过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形式坚持下去,形成人人自觉参与的良好氛围。”全国人大代表金长征说。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让全国人大代表孙宪忠深表认同,“践行核心价值观,制度建设尤为重要,提高违规成本,让‘捞便宜’等行为不能为、不敢为、不愿为。”

  全国政协委员学诚法师认为,社会道德建设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硬约束,但仅仅依靠这些硬约束、依靠对道德观念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要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须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指出:“要更加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并在中小学课程中体现,应系统研制、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

  2014年的全国两会,向全面深化改革迈出了关键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已是人心所向的共识。

  “一个口袋满满、脑袋空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全国人大代表赵季平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使中华民族永远是一个有铮铮风骨、充满希望的民族,确保我们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中永远保持不竭的精神动力,确保全面深化改革任务与目标最终实现。”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0002 从两会正能量看中国精神动力 2014-03-11 3393400 2 2014年03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