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要闻

浙江代表热议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枝一叶总关情

  【代表名片】

  薛少仙 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华明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华之毅时尚集团总裁

  陈爱莲 全国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方青 全国人大代表、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

  吴东良 全国人大代表、建德市杨村桥精品草莓科技示范基地经理

  沈琪芳 全国人大代表、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瞿佳 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医科大学校长

  记者 周咏南 余勤 翁浩浩 廖小清

  本报北京3月9日电 今年的全国两会“民生味”格外浓。如何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如何密织社会保障的“安全网”?如何让职工更幸福更有尊严?我省代表针对这一牵动千家万户的话题,建言献策。

  盼统筹——

  农民有事干有钱花

  浙江空间狭小、耕地资源不足,农民组织化程度直接关系农业效益的高低。薛少仙代表说:“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可降低农业投入,同时,可提高农民与市场的对接水平,只有组织起来的农民才有市场话语权,农产品才可以卖出好价钱。”

  薛少仙代表带来了《关于建议修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议案》。他认为,浙江作为先发地区,农民合作社发展也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需从法律层面给予解决。比如,增设农民合作社法人类型等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吴东良代表说,要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努力造就一批民营企业家、流通经纪人,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

  话公平——

  阳光普照“边缘人群”

  大处着眼,民生工作亟待体制机制创新;从小处入手,民生田野需要不断精耕细作。

  方青代表举例说,为托底保民生,各地都划出了享受低保政策的收入线。可实践中也问题频现,这需要相关部门思考和研究,如何更好地进行制度设计,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获得政策阳光。

  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公平。沈琪芳代表一直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她说,在推进高水平教育均衡化过程中,要重视解决体制难题。建议创新中央财政教育经费转移支付,以教育券的形式,将新居民子女接受基础教育的经费转入接纳城市,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和教育资源供需矛盾。

  瞿佳代表说,截至2012年底,浙江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约857万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有77万人。建议加快建立老年人社区医疗保健体系,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谈尊严——

  体面劳动尊严生活

  好日子不仅仅是收入提高,而是每个人都能够体面生活、体面劳动。

  针对“80后”、“90后”年轻人的特点,张华明代表建议大力倡导人性化管理,加强人文关怀,让员工实现体面劳动。“要通过完善的福利、后勤、培训制度,让员工住有所居、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行得方便、饮食放心。尤其要给年轻一代的员工更多的关爱和温暖。”

  “事实上,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既没有享受到城镇化的好处,而且很多人从农村出来以后土地也没有了。”为此,陈爱莲代表建议,加快完善企业救困帮助机制,不断健全企业保障民生工作体系,实现了尊重职工劳动,让职工体面劳动、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目标,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方青代表说,应加大对违反劳动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和合法收入;加强职工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大创业创新扶持力度,帮助年轻人实现梦想。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6 一枝一叶总关情 2014-03-10 3391930 2 2014年03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