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浙江代表畅谈培育社会新风尚

文明素养如何炼成

  【代表名片】

  傅企平:全国人大代表、奉化市滕头村党委书记

  赵 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

  方 青:全国人大代表、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

  陈腊英: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环境集团物业服务发展分公司清扫保洁员

  王月英:全国人大代表、湖州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自行车分公司职工

  记者 周咏南 翁浩浩 余勤 廖小清

  本报北京3月4日电 《论语》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素养是人们美好心灵的流露,也是社会进步成熟的标志。文明素养应该如何炼成?在浙江代表团驻地,代表们展开热烈讨论。

  好家风,不能丢

  今年春节期间,央视推出了《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一时间,“家风”这个词再次被人们所熟识。

  记者走进傅企平代表的房间,看到他的桌案上摆着一份《关于加强文明家风培育的建议》。“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国风。”傅企平代表语重心长地说,中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说的就是不良家风导致家道中落的现象。近年来,国内不时发生一些道德沦丧的恶性事件,这和传统道德缺位、家风沦落有直接关系。

  傅企平代表认为,良好的家风需要全社会重视,共同营造崇尚家风的良好环境。他介绍,滕头村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比如鼓励村民重视家庭文化素质教育,奖励自学成材的村民和子女考上大学的家庭,还特别推崇尊老敬老、注重环保等良好的社会风尚。

  傅企平代表建议,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中华传统美德,适时融入家庭教育。同时,多举办和宣传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方青代表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她认为,好家风的熏陶能够让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终身受益。

  好传统,要发扬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讨论文明素养如何炼成时,代表们表示,虽然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很多优秀传统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

  赵丰代表认为,文明素养包括很多方面,从内在角度看,表现为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从外在角度看,则是道德、制度和法律等的制约。很多时候,提升公民文明素养,无法从法制层面规范和助力,需要寻求其他手段和载体,尤其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和文化。

  “我们常说衣食住行,把‘衣’放在第一位。在古代,服饰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礼仪。”赵丰代表说,人的文明素养程度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古人讲究穿着,在什么样的情境下穿什么样的服饰,体现对他人的尊重。“现代社会开放度越来越高,但许多人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十分淡薄,这需要引起重视,把优秀传统文化丢掉非常可惜。”赵丰代表介绍,近年来,中国丝绸博物馆通过宣传和弘扬服饰文化这一载体,为加强社会的文明礼仪规范发挥了应有作用。

  王月英代表曾当过12年公交车驾驶员,至今对那段经历无法忘怀。“公交车就像一个流动‘小社会’,社会文明程度在这里能得到体现。看到乘客们有序上车,相互礼让,相互照应,我总是感觉特别温馨。”王月英代表说,“无论工作多么平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传播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好风尚,需引导

  现实中存在不少乱丢乱弃、乱涂乱画等现象。代表们认为,公民应该从细节出发,注重提高文明素养、增强文明理念。

  方青代表认为,在全社会形成向善、向上的良好氛围,需要各界共同努力。这其中,学校是主阵地。“我们学校提出‘以爱育爱,以德培德’的教学理念,编写《爱的教育》教材,同时每周开设一节文明礼仪课,让每个学生从细处养成一种文明习惯。”方青代表说,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也应该多途径加强引导,让每个人成为具有“大爱”精神的道德高尚、性格阳光、人格健全的现代中国人。

  从事保洁工作的陈腊英代表对此感同身受。这些年来,她一直用手中的扫帚,感受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变化。“现在,乱丢垃圾的人少了,大家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她说。

  更让陈腊英代表印象深刻的,是今年燃放烟花爆竹的变化。“以往春节,我和同事累得头昏眼花,今年大家明显感到轻松许多。”她高兴地说。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0005 文明素养如何炼成 2014-03-05 3386090 2 2014年03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