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传媒梦工场举办“新媒体领袖计划”集训

寻找“一针捅破天”的力量

  记者 施晓义 通讯员 周翌

  本报讯 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度渗入我们的生活,深刻地改变各种业态和人们的创业行为。电商对百货业的巨大冲击尚在演绎,阿里余额宝的崛起又开始让银行业震颤。如果不拥抱互联网,看来都迟早会有被颠覆的一天。

  为了避免被动颠覆,我们唯有主动拥抱。日前,传媒梦工场在杭举办今年首期“新媒体领袖计划”,围绕移动互联时代的产品经理、互联网思维、创业机会等热点,邀请国内最接地气的专家学者、最活跃的移动互联创业者展开头脑风暴。大家发现,互联网创业的机会在细微之处,越是细小的地方越有“一针捅破天”的巨大商机。

  外行的“野蛮人”

  这是一个工商业态频频被颠覆的时代,而造成这种颠覆的往往是来自外行的“野蛮人”。

  互联网思维培训专家金错刀认为,传统行业不怕同行竞争,就怕外行野蛮入侵,从未做过手机的小米就是一例。小米不到3年,估值从0做到了100亿美元。雷军在公开活动中甚至宣称,到2015年公司估值将达千亿元人民币。彼时,小米对整个中国手机业的颠覆将更令人震撼。

  是移动互联网催生了颠覆的发生。金错刀说,如果谁还忽视网络,谁就注定成为outman,成为被颠覆的对象。

  “干掉电视的是移动视频,甚至有人说干掉广播的是打车软件。”他说,移动网络占据了一切,当4G到来的时候,各行各业的颠覆进程将加快。

  “掌上青岛”全媒体集群执行总经理杨家波用自己的实践佐证了上述观点。他负责的“掌上青岛”微信公共账号和移动APP推出才1年多,已分别有300多万元的收入,而且增长势头很快。

  集训中,新华社媒体研究专家陆小华概括了这一切发生的历史背景,即消费时代的大环境变了。“农耕时代晚上不消费,工业时代晚上也消费,移动互联网时代24小时消费。”他说。

  在这个人们随时随地消费的年代,谁抓住了移动互联,谁就找到了商机。参加集训的北京益维互动公关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鲁娜分享道,她的团队专注于为企业提供移动互联时代的品牌营销,“这是最好的时代”。

  传媒梦工场首席研究员徐园观察到,消费者行为变化是变革的根本动力。她举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美国赫芬顿邮报2011年6月的独立用户访问量就超过了《纽约时报》,仅这一点来说,“6年战胜了100年”。

  “羊毛出在猪身上”

  问题是,大家都生活在移动互联时代,谁能成为下一个颠覆别人的王者呢?

  创办了微创新研究中心的金错刀吐露秘籍。表面上看,小米是接近成本价在卖产品,一款1万毫安的充电宝才卖69.00元,让许多同行连呼“看不懂、吃不消”。实际上,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这个秘密,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小米的充电宝可以不赚钱,但它的硅胶套要9.90元,它的彩色外壳要10.00元,对小米100万的铁杆粉丝来说,买了充电宝后再买个小附件并非难事。而充电宝的初始利润,据说就在这里。后期随着销量的提升,充电宝的平均成本将下移,企业利润就起来了。

  爱上一款产品,并为它的配件哪怕是虚拟产品买单,大致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的逻辑。金错刀进一步揭示,在社交网站歪歪上,一部虚拟的车可以卖到4万元,一款可以随意进入别人“房间”的产品“国王”,卖45万元,照样有人买单。

  “这也说明,行为数据描绘出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和优先选择,它比消费数据更有价值。”陆小华说,通过行为数据的研究,《纸牌屋》的制作团队发现,人们更喜欢12集连看,于是顺势而为改变了播出节奏。在中国,中文字幕没有及时跟上甚至还引发了网友的抱怨。

  同样,人们之所以喜欢微信发红包,并不真在乎能多抢几块钱,而是享受社交的愉悦。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公司副总经理何崑透露,集团内部孵化了“南方电视”等几个项目,急需进一步寻找创新点,“参加集训很受启发”。

  缝隙中找痛点

  微创新,就是找痛点。对神速崛起的小米手机来说,同样的价位、更快的运行速度,就是戳中了智能机一族的痛点。

  金错刀打了个比方,男生向女生送鲜花,花儿不在多,关键看怎么送。一种情况是,买999朵玫瑰在无人的地方偷偷地献上;另一个场景是,当着办公室一大堆同事的面,送上一捧鲜花。显然,后者更能戳中大多数女孩的痛点。

  “让用户对你的产品贪嗔痴,就是戳中痛点了。”他解释,贪就是你的产品便宜甚至免费,让用户愉快接受;嗔就是羡慕嫉妒恨,到了这种境界,向用户收钱就方便了;痴是更高境界,想办法激发用户的情感,像米粉、果粉都到了痴的地步。

  痛点,就是产品营销的引爆点。陆小华进一步阐释,市场细分之处便是引爆点。越是细分之处,越孕育着创业机会。

  其实,市场正在不断地印证着这一观点。有学员提到,最近一款叫床神器“谁叫我起床”很火,装了这款免费软件,就会在设定的时间有甜美的女生叫你起床。

  市场的切入口很细小,甚至只是一条缝,唤醒的市场却堪称庞大。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志安提到,一款名为“少年商学院”的微信公共账号迅速蹿红,不到一年已经积聚10多万粉丝,得到风投注资。这个账号主要收集海外留学生父母的博客文章,分享给中国大陆的家长。

  以用户为核心的互联网思维深刻地改变着一切。张志安说,对媒体来说,讲故事的模式需要反思。比如说,一个殡仪馆优秀员工的报道,不仅要讲述他的爱岗敬业,还要提供殡葬这个行业的收费、流程甚至增值服务等用户关心的问题。这样的文章,才是具备了互联网思维的产品。

  他建议,在移动互联时代,新闻应尽力拆分为事实、数据、引言、图像、地图等要素,以适应以实时、平台、互动为特征的互联网融合报道。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寻找“一针捅破天”的力量 2014-03-03 3382082 2 2014年03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