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钱江源头问水情

—来自母亲河的报告之一

  编者按: 伴着春天的脚步,“五水共治”这场浙江科学发展的大战役全面展开了——新年伊始,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实地踏访浙江主要水系的水情水质,从治水一线发回报道。今起推出《来自母亲河的报告》首篇报道。

  本报记者 徐峻 刘刚 颜伟杰

  毛广绘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在养育5000多万浙江儿女的江河中,钱塘江是最大的一条。探访母亲河,我们的第一路因此选择了钱塘江。

  钱塘江干支流众多,究其源头,较公认的说法有二:一为源起新安江的北源说;一为源起衢江上游马金溪的南源说。我们的探访从马金溪开始。马金溪出自浙、赣、皖交界的密林深山,积流成溪,浩浩荡荡,北接千岛湖、东连金华江,流经半个浙江,绵延1000多里,最后汇入茫茫东海。

  顺流而下,且行且看,而我们的心情亦如水势,有起有落、有喜有忧。我们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的深入人心,看到水源地党委、政府、百姓为治水的付出,为护水承担的压力,但也看到了水质自上而下的渐变——从清水如镜到水面浑浊,河道边经年堆积的垃圾,体量可观的工业排放,甚至偷排……

  钱塘江源,我们的母亲河,她的现状并不令人放心。

  一位环保专家的“游泳”顾虑

  “能游泳吗?”在老百姓眼里,水质好不好,这是起码的标准。探访中,我们寻找答案。

  第一站是开化县齐溪镇。还没下车,就远远看见山体上巨大的石刻——钱江源,这便是马金溪源起处了。

  源头的水,是让人神往的。在齐溪镇龙门村,马金溪还只是山涧中的一条蜿蜒小溪,水量虽不足以游泳,但水体清澈,一下就把我们关于水的记忆拉回到儿时。

  顺溪而下,一直到开化与常山交界处的何家乡溪东渡口,原本的小溪流,变成了水面窄则三五米、宽达170余米的大河,而沿途106公里河道,河水也几乎和源头一样,清澈中透着碧绿,让我们这些来自钱江下游的人,很有掬一捧水带回家的冲动。

  开化水清,对此,不光开化人很有底气,连常山县环保监测站的负责人都坦言,相比早些年,现在开化的水是模样大变。他告诉我们,早些年,开化因工业污染严重,出境水质最差时竟为Ⅴ类,夏天没人敢下河游泳。而最近几年,出境水89%以上的时段能达到Ⅱ类或Ⅰ类水质标准,下河游泳毫无问题。

  进入常山县后,马金溪汇合龙绕溪、南门溪、虹桥溪、芳村溪等9条溪流,成为常山港穿城而过,一直到柯城区航埠村,河道里程为46.6公里。总体上,水质和马金溪相差不大。

  继续沿江而下,就是衢江。“常山港在衢州市双港口与江山港合流之后,更名信安湖,又叫衢江,钱塘江南源干流自此开始。”衢州市环保局总工程师金永红介绍说。但记者发现,仅从目测看,已出现水面浑浊。而金永红也印证了我们的观察,“常山港水质常年能维持在Ⅱ类,信安湖现在则能保证为下游输送不低于Ⅲ类的水质。”

  那么,“是否可以说,自信安湖以上的钱江水,任何一段都能跳下去游泳呢?”我们问。

  “事实上,Ⅲ类水就是可以游泳的水质,但自马金溪至信安湖,近200余公里河道,你要说保证每个点都能游泳,我也是有担忧的。”面对记者提问,一路如数家珍介绍水况的金永红,望着眼前缓缓东流的江水,静默起来。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这种担忧,我们能够理解。一路问水,我们也不时感受到隐忧。在开化,虽然当地早在1997年就提出生态立县,最近又刚刚取消GDP考核,但来自城市、农村的污染物“渗”入江水,依然是现实问题。更何况,在常山、柯城,大小工业区多沿江而建,“就算经过处理符合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仍会给江河水质带来影响。”当地环保局人士坦言。

  甚至还有触目惊心的偷排。在常山县紫港大桥北侧,就有一条被当地居民诟病的枧头溪。探访中,我们偶遇家住紫港小区的占端利老人。他告诉记者,枧头溪上游常有五颜六色的污水偷排到常山港中,“红红绿绿的水泛着油污,把枧头溪和常山港交汇处的水草都染成了漆黑。”

  而随手将垃圾扔进河道的场景,在农村、城区均不难见到。在常山青石镇虹桥村,因正值枯水期,虹桥溪50余米宽河面只有溪底积着几潭水,村民丢弃的酒瓶、瓦罐等非常惹眼,堤岸则堆满腐烂食物、塑料纸等生活垃圾。一些村民告诉我们,“有些沿河的房子,生活污水管网直接接到河床上。”

  “江河有一定自净功能,但每天要面对来自两岸各式各样的污水,即便100%达标排放,我也真担心哪天江河会吃不消。”金永红说,“我们的守护还要加强!”

  一江清水的“红利”悖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古人从“人水关系”中悟出的哲学。

  今天,如果把“经济发展”视为“行进之舟”,那么,在处理发展与水的关系上,同样存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规律。

  探访中,我们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因为水质总体相对较好,近年来,不少知名企业纷纷投资落户衢州。一江清水已成为衢州发展的特色“红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旺旺集团是其中一家。8年前,这家食品巨头在华东考察一圈后,决定在衢州设立乳制品生产基地——浙江明旺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启明直言,“选衢州并非偶然,是被这里的好水吸引了!”去年公司以25亿元的业绩,位列“旺旺”全国34个生产基地的第二位。

  因“水”而来的,还有娃哈哈投建衢州的娃哈哈启力饮料有限公司、吉林都邦药业年产1.7亿瓶(袋)大容量注射液剂的项目……这些项目让众多衢州人在家门口找到称心工作,得到与发达地区相近的工资待遇,切身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然而,这只是“硬币”的一面。我们同时也发现,虽然冲着一江好水而来,但是在工业用水处理上,令人心疼的浪费同时存在。

  据介绍,仅在衢州高新技术园区,每天经处理达标排放的工业废水就超过2万吨,无庸讳言会对衢江水质造成一定影响。

  “夏王纸业”厂区位于衢江下游,是一家颇具地位的特种纸企业,年产值14亿元。而产出背后是另一个数字:每生产一吨纸用水17吨。在投资900余万元兴建的污水处理区,每天有约4000吨工业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虽然处理后的水也有用来灌溉浇地的,但占比并不大。

  在“明旺乳业”,每个月处理后达标排放的工业用水也有6万到7万吨,回收再利用的不超过两成。

  同样,在近年循环经济搞得有声有色的巨化集团,漫步厂区,林木郁郁,绿意盎然,如果不是那些高耸的管道,让人很难和化工厂联系起来。在“巨化”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工业废水达1.44万吨,其中3000多吨来自其他企业,而这些处理后的工业用水,也大都排放掉了。

  “处理后的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的比例为何不能再提高呢?如果不能更加严格控制工业企业对水的损耗,水还会继续成为发展红利吗?”

  我们的困惑引起了共鸣。金永红认为,不仅要追求消耗更小、排放更少、贡献更大的产业,更要从技术上改进当下的污水处理技术。在“五水共治”中,要加快政策引导,鼓励中水回用,减轻对源头水资源的损耗,让更多清水淙淙东流,实现发展和护水的良性互动。

  一块石灰石的正反演绎

  “开化取消GDP考核”。去年年底,这则消息一度广受关注。

  但对开化人而言,这消息算不上突兀。早在2000年,作为欠发达县的开化,就主动关停一批造纸厂、水泥厂、化肥厂等,当年减少利税3.67亿元。

  从关停污染企业到取消GDP考核,都见证了衢州为保护钱江源的付出。然而,有形的考核体系易改,无形的发展冲动难抑。一路探访,让我们感到振奋的是,无论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居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正成为一种共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并非天然划上等号,其间,不仅需要壮士断腕般的决心和付出,更要有“实现发展和保护兼容共进”的新思路、新办法。

  拥有10亿吨石灰石矿地表储量的常山辉埠镇,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在辉埠镇常辉线公路两旁,遍布各种石灰窑厂、水泥厂,漫天灰尘,把路旁的树木染成了灰白色,由于重卡来往频繁,道路残破几乎无法行驶,让人难以想象身处山清水秀的钱江源头。“石灰窑烧制最厉害时,漫天都是白白的粉尘,隔了几米对面来人都看不清。一下雨,这些粉尘随着雨水侵入泥土、汇入溪流,直接影响水质。”辉埠镇党委书记何健说。

  而就在同一个镇,同一块石头,还有着迥然不同的演绎。

  走进辉埠镇三衢山,赫然映入眼帘的就是“国家4A级景区”标识。放眼望去,绿树繁茂,山石林立,别具奇秀。而以前,这里因为遍地石灰石矿,也被挖得满目疮痍。2000年左右,常山县开始禁止在三衢山地区采挖石灰石矿,同时对被挖破的山体进行绿植修复,打造“三衢石林”景区,去年5月跻身国家4A级景区。

  发展观变了,环境就变了。环境变了,老百姓的想法也变了。余美华是“三衢石林”景区边上路里坑村的村民,也曾是烧制石灰粉的窑主之一。看着景区人流渐多,在县城打工的她和家人一合计,回到村里在景区边开起农家乐。每个周末和节假日,都有游客来就餐,多的时候能招呼七八桌。而“以前烧制石灰,不仅要忍耐高温,还有足以让人窒息的粉尘,环境脏得一塌糊涂。”她说。今年她又流转了几亩地,准备销售农特产品,“不光让游客来我这看、吃,还让他们带点回家。”

  “三衢石林”的变化,让靠山吃山的辉埠人找到了一种人与自然共处的新方式,也让何健整治石灰产业的决心更为坚定。“经过去年一年努力,已关闭46孔石灰窑,接下来要继续拆除剩余石灰窑,同时兼并重组整合18家轻钙企业。”更有意义的是后续动作:请来专业设计团队,准备在矿业废弃地上设计遗址公园、创意园区,甚至植物观光园、旅游地产等项目。

  一种资源,两种用法。辉埠镇的探索令人振奋,更引人深思。在位于柯城区乌溪江库区的湖南镇,镇干部不无感慨地表示,为保护库区水源,这些年像拆猪棚就搞了好多次,屡拆屡建、屡禁难止,症结就在于:还没有为村民找到可持续的替代性致富产业。

  “取消考核,绝不意味着从此以后开化就可以不发展了,而是对开化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走出一条保护和发展共进的新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人水相亲,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观。”开化县委书记鲍秀英如是说。

  这,也是我们的期待。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钱江源头问水情 2014-03-02 3370192 2 2014年03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