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专版

文章导航

打造水墨丹青中的惬意留白

丁桥治水 先行一步

  打造水墨丹青中的惬意留白

  丁桥治水 先行一步

  “相约皋亭山下去,沿河好看进香船。”皋亭山下的丁桥镇宛若一块镶嵌在杭城东北角的碧玉,温婉自若,略带着淡淡乡愁。

  丁桥,这个紧挨着杭州中心城区的近郊小镇,有蔬菜丰收季、稻花飘香时,也有拔地而起的幢幢高楼。农耕时代的丁桥是一处典型的江南水乡之地,河网密布,桥梁众多,淘米洗衣、游泳戏水的河埠人家生活印迹深深留在“老丁桥人”的记忆中。

  2003年丁桥开始融入中心城区以来,十余年里,城市化的同时丁桥没有忘记治理河道、美化家园。丁桥镇在城镇化过程中,对水进行了“革命”,贯通“四港十三河”,还原丁桥倚水而居的水乡记忆,营造“城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人居环境。

  如今“治水美镇”已成为“老丁桥人”、“新丁桥人”共同的心愿,一幅“水更清、岸更绿、产城合、人心齐”的新蓝图正在一步步绘就。

  撰稿 袁华明 何杭儿 钱雅霏

治水十年:

与城市化同步的河道治理

  “丁桥”,这个以桥命名的地方,自然离不开水。在丁桥镇辖区内有“四河十三港”,水网环绕于皋亭山、黄鹤山山脚,是杭州近郊一个山清水秀的水乡小镇。近几十年来,丁桥作为杭城重要的副食品供应基地,河流曾经承担着农田灌溉水源的角色。

  2003年是丁桥的“城市化元年”,也正是在那一年,丁桥开始把治理河道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2004年到2008年五年间,丁桥镇8个村完成了撤村建居,在这一过程中坚持“以水为脉、顺水而规、以规通水”的思路,提前一步将水环境治理纳入区域发展之中。

  在飞速城市化的过程中,怎样治理居民们赖以生存却日趋严峻的水环境?首先是“倚水而建”的城镇规划。在丁桥镇域范围内,上塘河以南实施“全域城市化”,建设新城镇;上塘河以北实施“全域景区化”,保护新农村。以科学的规划、顶层的设计,不仅重点研究哪些地方可以建设、可以开发,更重点研究哪些地方不能建设、不能开发,努力在丁桥“山水共导”的水墨丹青之中“留白”。

  断头河最容易成为垃圾河、黑臭河,“让河流流动起来”是丁桥规划和治理河道的一大创举。丁桥的内河河道多数都经过了改造,还将大农港、勤丰港、东风港等河流截弯取直,贯通成纵横有致的“四河十三港”,又新开挖了一号港,使水形成自循环,流动起来,提升自净能力。像去年刚被评为杭州市级生态示范河道的大农港,全长近4000米的这条河,之前是零星的十多条小河段,丁桥10个老村的每户人家,都参与过疏通大农港。“扁担咯吱咯吱,泥担吃饱肚子”是如今50岁出头的丁桥人平纪昌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城市化进程中的丁桥,没有填平河道以换取更多的用地面积,他们反而还清淤河道,并在岸边补种了不少樟树与杨柳,建起供人们闲来散步的游步道。可以说,城市化的十余年间,是丁桥疏浚河道、植树绿化、洁美家园的十余年,丁桥这一段的城市化历史有一半是治水的历史。把治水提前纳入城市化发展之中,这也为丁桥赢得了新一轮发展的契机,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丁桥已经成为杭州最宜居的地方之一。

壮士断腕:

“杀鸭子” “拆厂子” “堵管子”

  “二月皋亭山下路,桃花捆束压船低。”丁桥的产业历来都与水有关。上世纪末以来,受沿岸低小散一产、二产,特别是“鸭头经济”、“猪头经济”、“牛头经济”、“石头经济”、“木头经济”的影响,污染严重时每年有超过186万吨工业、生活和农业污染物排放进河道,一些河道出现黑臭现象,水污染日趋严重,水质监测结果为劣V类,水环境质量已达不到功能区要求。水污染一度成为制约丁桥环境改善、产业升级和群众满意度提高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个菜乡,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一个蔬菜基地造成不了多大的污染。但事实是,据测算,曾经的丁桥镇每年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化学需氧量约5.4吨、氨氮0.27吨。“蔬菜也能造成污染,菜农整理菜地后,会把残枝败叶顺手扔进河里。以前大家都种菜,多余卖不掉的菜,吃不完也就整车整车地倒进河里”,高尔军说。除了蔬菜基地渐渐消亡,丁桥河岸上的“五头经济”,也在城市化的初期,随着禁养令的实施,实行了转、关、迁。

  近年来,丁桥镇陆续拆迁了294户违建民居,关停和拆除包括蓄电池厂、丝绸炼染厂等在内的211家污染企业。在整治中,涉及的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乡人,不管是干部还是群众,都没有“下不为例”,该拆除的都进行了拆除。如今,这211家污染企业,已不复存在。

  不仅要拆厂子,还要堵管子。去年,在江干区河道监管中心的指导下,丁桥城管分中心对镇域内河道的污染源进行了排查。负责人王富强说:“这一查,我们查出了90个污染源点。主要原因是丁桥一期建设得比较早,一些小区阳台水还未纳入污水管道,目前我们正逐步修缮。”去年已经完成了40个点的截污纳管工作,剩余的今年将全部完工。截污的同时,河道里也采用“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生态浮岛、水体曝气”,营造一个新的水生态,对水体进行治理修复。

  省委主要领导说:“围绕治水目标,把水质指标作为硬约束倒逼转型,以短期阵痛换来长远的绿色发展、持续发展。”丁桥的决策者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勇气,通过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这些年来,丁桥出台了一系列产业规划:《丁桥生态镇建设规划》、《上塘河以南新兴产业规划》、《皋亭山生态旅游景区概念性规划》等,这些规划的出台和实施,使工业污染在源头上得到了有效控制。

  河埠头的“五头经济”已经退出了丁桥的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2013年,丁桥引进了东部软件城,重点打造信息软件产业,打造倚水而建的没有围墙的科技城。

群策群力:

各路“大禹”献治水良策

  2013年12月,皋亭山脚下,一批“大禹”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谈着自己的想法。他们有的是“专业大禹”——河道监管相关工作人员,有的是“民间大禹”——社区干部、居民、党员代表。丁桥社区干部许主任最先展开了话题:“丁桥城市化以来,河道水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围绕丁桥新城,水系都连通了,原来河道旁种蔬菜,现在都种上了绿化。”他也提出了建议,如果丁桥河流能与外面打通,形成循环,那么丁桥的水系会变得更好。

  “赤岸问计”,是丁桥治水的其中一个环节。皋亭山下,赤岸河边,每月定期问计“民间大禹”,让每一个新老丁桥人,都成为治水的主人。目前,已经通过微信微博、圆桌会等形式征集到多条治水意见建议。

  如今,杭州已经吹响“五水共治”的“集结号”,与此相伴,大家的生活也会发生很多变化,丁桥也不例外。“怎样使我们的水环境变得更好?怎样唱响我们的好山好水名片?怎样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丁桥?”前不久,这个山水小镇通过官方微信账号“丁桥发布”,向全社会召集“大禹”一齐来治水。

  在丁桥,无论是“老丁桥人”还是“新丁桥人”,关心水环境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他们都愿意为治水出谋划策。

  在各路“大禹”的头脑风暴中,也常常会有一些新鲜的好点子。

  几十年前,打井还是件奢侈的事,没有井,喝的水都是一大早去河里接一桶来备着。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白色污染出现后,村民们就约定,不能乱扔垃圾到河里,老百姓邻里间都会相互监督。丁桥很多居民对此记忆犹新。

  受此启发,上塘河畔的皋城、沿山村在近日的座谈会上,一位老党员提议道,在村规民约里加入爱护水、保护水的约定,将治水与丁桥地域文化结合起来,唤起人们爱家乡、爱河流的情感。如果发现有人污染水源,就要到山上种10棵树来作为惩罚。

  “治水是为了群众,发动群众献计献策是丁桥的一大优良传统。”丁桥镇党委书记胡秋腾说,住在丁桥的群众都很有主人翁意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常常会给我们工作带来促进作用,他们的点子和想法让我们把治水工作做得更好。

治水为民:

再现“倚河而居”新画卷

  在很多“老丁桥人”的记忆中,小时候周围有很多河、很多池塘。小伙伴们一起钓鱼钓虾,一到夏天,大家都在河里、池塘里游泳,好不欢乐。跟着爷爷摇着桨划着船,能到很远的地方。

  “我记得小时候,家门口前前后后都是池塘,几乎人人会游泳。”28岁的卫岭岭记得,炎热的夏天来临,“家里没有空调,就直接跳到河里洗个澡。”值得夸赞的是,丁桥城镇化以来,所有的河道都保留了下来。“老丁桥人”对此感触最深,这不仅仅是保留了一湾河水,更是保留了丁桥人心目中那浓浓的乡愁。几乎每一个丁桥的保障性住房小区,都临河而建。蜿蜒流淌的河流,赋予小镇生命力与灵动,居民一出门,便是水。

  丁桥在每条水系两侧分别设置至少15米的滨水绿化带,把撤村建居前的100余棵大樟树都保留下来,新增绿化面积202万平方米,利用植物提升河岸档次,比如增加花灌木品种,做到四季有花开,高大乔木配上亚乔木,高低错落,非常有立体感。同时,还恢复了赤岸古埠旧址,贯通了30公里的沿河慢行交通系统。

  现在的丁桥,水面和景观绿化带占小镇总面积的近1/3。如果从空中俯看,丁桥包括整个城北新城,就像是一大片森林和绿地之间狭长的一个小城区。河流虽然早已无航运船只,但排涝功能与景观功能,调节小环境气候的功能仍在。纵横的河道,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景观河,水清岸绿,不时还有白鹭飞过。居民可以在河道沿岸游步道上漫游,可以在河滨公园里休闲,可以在河中“让我们荡起双桨”。

  “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丁桥正以这一要求为标准,打造城市中那一抹惬意的留白。

  丁桥镇镇长范国良表示,接下来三年,丁桥将深入推进截污纳管、河道沟通和整治、河道清淤和生态修复、闸站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道路建设和整治、市政设施畅通、水环境改善、科技节水等八大工程,把治水和人的城市化相结合。用党员群众干部的汗水,以“双清”为载体,以“零排放河段、零违建河岸”为目标,诠释新的倚河而居、倚河而业、倚河而游。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3 丁桥治水 先行一步 2014-03-02 浙江日报2014-03-0200006;浙江日报2014-03-0200009;浙江日报2014-03-0200008;浙江日报2014-03-0200010;浙江日报2014-03-0200012;浙江日报2014-03-0200013;浙江日报2014-03-0200032 2 2014年03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