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报告,就是民生报告
蒋蕴
188名富阳的大学生村官,用一年的时间,绘制一部县域“乡村水报告”。
这项任务,听起来不起眼,实则意义深远。农村是城市的纵深腹地,是江河之水的主要来源,也是浙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半个多世纪前,一个名叫费孝通的年轻学生,到太湖东岸江村作实地调查,写出了他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
9年前,差不多也是同样的季节,清华大学学生李强将春节回乡的体验,写成了一份《乡村八记》,得到了时任总理温家宝的高度评价。
关注农村,是中国青年应有的精神承续。“乡村水报告”里所讲述的每一则故事,在中国农村,都能找到类似的呈现。它的出现,无疑回应了“全民治水”这个重大命题。
省委书记夏宝龙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把握规律特点、讲求方式方法——让广大农村水变干净、塘归清澈,重塑江南水乡韵味,倒逼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方式转型升级。
于是,这不仅是一部“乡村水报告”,更是一篇来自农村详实的民情日记,一份扎实的基层调查,一部深度的民生报告。
全民治水,重在共同参与。当下,有文化、精力强的大学生村官,可以成为政府和农民之间连接的纽带。
因此,在短时间内,“乡村水报告”未必能指明农村治水的具体路径,但它书写了一种方向:有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又有市场的高效调节,还有坚实的民意支撑,最终达到治水行动的高效有序。
只有热爱,才能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做文章。
这些大学生村官,大部分是90后。他们写出的“乡村水报告”尚显稚嫩,但不失真实、鲜活。俯下身去,体察底层感受,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收获也是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