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零风险?没那么神!
信托产品亏损频发
记者 王鹤 杨溢仁
据新华社上海2月20日电
记者 王鹤 杨溢仁
风险与亏损事件正在信托行业频频上演:中诚信托30亿元信托产品兑付危机刚刚平息,吉林信托10亿元信托产品再现逾期未兑付,如今,华润信托稳益系列集合信托产品又被曝出本金大幅亏损。信托高收益零风险的理财神话似已开始破灭。
随着信托资产规模在五六年内从几千亿元一跃超过10万亿元,“野蛮生长”积累的问题开始不断暴露。
一位浙江投资者对记者证实,家人此前购买了100万元的“华润稳益6号结构化固定收益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2013年12月底产品到期时,仅收到62.3万元,不但没有预期收益,连本金都亏损高达38%。
该投资者透露,稳益系列目前已有几个产品出现亏损,其中,稳益4号亏损约20%,稳益5号提前清盘,2月15日到期的稳益7号亏损约12%。
记者得到的一份产品推介书显示,稳益6号产品2012年12月28日成立,期限1年,总规模5亿元。信托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国内政府、优质企业债券。中国银行配置4.5亿元,作为优先受益人获取5.4%的固定收益,一般级客户收益主要为债券的固定票息,以及中国银行5.4%固定收益和债券固定票息的息差部分。一般级客户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0%-15%。
青岛农商银行资金运营部资金交易经理秦新锋表示,普通投资者属于次级,即劣后受益人,银行机构属于优先级受益人,所以普通投资者承担的损失较大。
信托业发生的一连串兑付风险和亏损事件,出现问题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一个值得警惕的共同点是,投资者在购买时往往被告知产品“无风险”,或者暗示产品出问题肯定有人兜底。
中诚信托30亿元煤炭信托产品的投资者告诉记者,代销方工商银行私人银行在推介产品时,称这是专为私人银行贵宾客户准备的,将收益率做得很高,并称产品没什么风险,加上工行实力雄厚,即使出问题也不用担心。而且,信托计划书及合同内,涉及风险提示的内容仅有两段、约200字的“官样文章”。
可见,尽管监管政策已明令禁止,这种明示或暗示理财产品“无风险”的销售方式,实际上仍然非常普遍。
理财产品销售机构固然有问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也迫切需要提高。
专家表示,信托行业已开始显现疲态,数年来“刚性兑付”的潜规则被逐步打破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反复提示,广大金融投资者,包括高净值客户,要树立理性投资、科学投资的理念,要抛弃一夜致富理念,抛弃对收益率的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