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经济·潮生活

扫码付款、电子货架、大数据营销……

一只手机,玩转便利店

  编者按:当一小公司搭上互联网快车,赢得风投青睐;当一位小业主,用微信引来众多拥趸;当身边的伙伴们纷纷沉醉于这个网络新时代,议论着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越来越多的大生意、小生意都试图以互联网基因改造。就让本报记者带你走进他们,看看他们因互联网改变的那些事……

扫码付款、电子货架、大数据营销……

一只手机,玩转便利店

  本报杭州2月19日讯

  记者 李倩

  杭州祐驿站便利发展公司总经理周宏俊穿着西装,站在位于杭州九盛路9号的佑驿站便利店收银台边,时不时地用他台湾口音浓重的普通话指点来往的顾客,“结账可以不用现金哦,扫一扫手机上的条形码就可以。”

  今天是祐驿站使用支付宝条形码付款首日。闻讯来体验的消费者不少,“好神奇!不用输密码也不用确认,扫下条形码就付款成功,再也不怕那些2块8、1块9的找零了!”

  周宏俊反倒显得很淡定。对这位曾经在台湾7-11便利店供职9年的职业经理人来说,服务半径只有500米的小小便利店,是连通线上线下最关键的“最后一公里”。改造收银台仅仅是个开始,移动互联网重塑便利店、并将它带回消费生活中心的好戏才正要上演。

  小店购物胜在便捷

  与上海、北京等城市主要由罗森、喜士多、7-11等日系便利店占主导的局面不同,杭州以及全省范围内,本土便利店还是巨头。比如杭州的祐驿站,温州、台州等地区的十足便利店,还有衢州地区的左邻右舍便利店。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这三家本地便利店齐齐宣布接入支付宝手机扫码付款功能,而祐驿站覆盖全店的免费WIFI也正在紧张铺设中。

  “很快,来便利店买东西只需要带上手机。”佑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戴盈盈告诉记者,他们会在近期入驻支付宝手机APP的公众服务平台,打开手机,系统会自动定位你的位置,并且将你导航到离你最近的便利店,你的会员卡信息和优惠券等也都存放在手机公众服务平台里,在付款的时候一扫就能完成全部购买过程。

  手机扫码支付加速了付款流程,解放出的人力开始转向更细致的服务。“比如送货上门,我们已经在准备,因为便利店的服务半径很小,只有500米的范围,我们可以安排出人手做这些超市或者商场不可能做到的事。”周宏俊表示。

  小商品藏大数据

  绿洲便利店是开在杭州朝晖路绿洲花园小区内的社区便利店,门面不大,装修简陋,卖一些最常用的油粮粮米面和日用品。就是这样一家普通的社区夫妻店,尽管所处的朝晖路有华润万家和联华两家大超市,却从来不缺生意。帮助它的正是如今人手一台的智能手机。

  “我在微信上开了一个公众账号,顾客都是住在小区里的熟客,直接在微信上给我们发订单。”店主朱永乐说,“更大的好处是,关注我公众号的客户我都能查到他们的留言记录,知道他们喜欢什么常常买什么。有什么东西降价促销,我会发信息给他们。一般他们都会买。”

  业内专家分析,数据搜集能力一直被认为是线上电子商务网站的最大武器,用户从哪儿登录、浏览多少页面、几个商家,关注价格或是关注品质,自用还是送人,这些数据都一目了然。而对线下传统零售商来说,数据搜集却几乎是一片空白。”

  “在台湾,7-11便利店在收银时会快速录入顾客的粗略信息,如将顾客归类为小男(女)、中男(女)、青男(女)、壮男(女)、老男(女),录入后相关数据会快速同步到总部,统计不同区域的消费特征,由此进行需求分析预测,及时调价、补货。”周宏俊告诉记者,祐驿站很快会将会员体系嵌入支付宝手机APP内,也正是看中了它背后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

  “我们有一个数据罗盘提供给商家,会显示消费群体的性别分布,消费时间,购物偏好等等。”支付宝负责人表示。

  绑定最后一公里

  去年“双11”,喜士多、祐驿站两家旗下近万家便利店成为天猫钦定的“包裹代收点”——推出24小时代收货服务,希望以此能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烦恼。

  这样的场景也越来越被人们憧憬:网上下单的生鲜产品,配送到家门口的便利店,存放在店里的冰柜内,下班的时候将产品提走。

  中国民营快递特立独行的顺丰,也在2012年就开始探路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便利店。刚推出便利店时,顺丰雄心勃勃想在全国布局1000家便利店,但在第一批便利店面世后,顺丰却没能如愿进行扩张。北京的便利门店要么宣告停业,要么放弃便利店业务,只单纯作为一个快件收发点。在顺丰的总部所在地深圳,顺丰最开始决定试点20家便利店,两年过去了,这个数字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对比欧洲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环节,中国最大的不同是出现了小区物业或者是大院传达室这样的代收环节,他们免费代替快递企业完成了包裹存取这一服务。随着国内电商的不断发展,包裹的数量和种类都会大大增加,物业并没有承担该项服务的义务。”据业内专家分析,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改变。

  “一些网购包裹很多的小区,已经开始出现拒收快递的现象,一些物业开始进行有偿服务,比如按件收取代收费用,费用由快递公司支付,而擅长零售的便利店,了解消费者所需的服务模式,他们占据了为消费者服务的最适宜的地理位置,能在一定的门店密度下获得最高的业务覆盖面积。”专家表示,中国作为发展速度最快,且消费者密度最高的新型经济体,便利店真正的春天极有可能在中国出现。


浙江日报 经济·潮生活 00011 一只手机,玩转便利店 2014-02-20 浙江日报2014-02-2000008;3370459 2 2014年02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