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朝闻新智

《人民文学》第4期将推出武侠题材专辑——

武侠小说登堂入室

  吴孟婕

  国内最权威的纯文学杂志之一《人民文学》日前宣布,将在2014年第4期推出以徐皓峰领衔的武侠题材专辑。作为一个时代的阅读记忆,曾引发雅俗之争的武侠文学获得了主流文学界的认可与青睐。主编施战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希望借此推动新生代武侠文学形成一个小高潮。”

  听到这里,你或许会想,这无非是陷入困境的纯文学杂志的又一次“挣扎”和“博弈”。是自娱自乐、坚持门槛还是让杂志更“杂”?或许这一选择来自于阅读潮流的改变。

  这种论调并不新鲜。早在近一个世纪前,法国作家让·科克托描述了他周围的阅读现状:

  “人们过于匆忙,跳行阅读,寻找故事的结局。”因为,“手工业消亡对于速度的崇拜,而阅读也是一种手工业,代表耐心和手的灵巧。”

  从这个角度看,武侠文学的“登堂入室”也释放了一个“回归”的信号:纯文学杂志还未退出历史舞台,最传统、最典型的“文学青年之路”仍然适用。

  或许你还会问,徐皓峰是谁?在文坛潮流涌动中,这位刚满40岁的新生代武侠作家是一个“异数”: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却习武、修道,做了8年隐士;他用纯文学的方式写武侠,把故事背景放到民国、甚至当下,用苍凉而写意的笔调述说世事和人情;他还是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的编剧和武术顾问,陈凯歌刚刚开拍的《道士下山》也改编自他的同名小说。后者被称为“硬派武侠小说的接脉之作”,所谓“续脉”,既是续武功的脉,另一方面,也延续了文化传统。徐皓峰表示,将在《人民文学》武侠作品专辑上发表的是一部新的非虚构作品,暂定名《武人琴音》,以8万字讲述尚云祥、韩伯言、韩瑜三代人的武林生涯。

  地球在匀速运转,潮流在不断改变,但有时候,你会突然感觉周遭的阅读氛围似乎不同了,如同世界整体发生了一个极难察觉的位移,只听“咔嗒”一声。

  “咔嗒”,可以是任何微小的声音。今天,它更多时候表现为手机微信推送提示的三全音。

  2013年11月25日,巴金先生108周年诞辰,《收获》发布第一条面向微信订户的群发内容。这是继《小说月报》试水微信公众账号后,又一家老牌纯文学期刊向网络世界发起寻找读者、结交知音的呼唤。

  “微”风渐起,其特性也给传统文学期刊的内容推送带来了挑战:对手机用户阅读习惯的调查显示,篇幅在1500字左右为宜。两家“老字号”均表示,在以介绍、欣赏、文摘为主的同时,坚持精品文学的水准也是必须的。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平台,它的作用毋庸置疑,但若想带动期刊实际销量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譬如,怎样维持一种有品格的、高度一致的风格?到哪里去找兴趣相投的人?如何由一本平面期刊“进化”为有血有肉、有性格的“拟人化”存在?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微信公众账号“世相”迎来了第7万名关注者。第一次“发声”时,它这样描述自己:“每天一篇有眼光的文章以及精确阅读,兼顾见识和审美。”文章有长有短,但每一篇都附有独到深刻的引文,适合严肃阅读。

  纯文学有时坚硬,有时柔软,总体上,它是不易读的。对此,近来颇为走红的微信订阅号“读首诗再睡觉”在欢迎词里写道:“阅读不一定能除皱,但一定可以防衰老。”《世相》主编张伟有一句话,虽有些以偏概全,但不无道理:“如果你只能读任何人都能读的书,那你也只能思考任何人都能思考的问题。”生活中,张伟是一位特稿作者、杂志人,他还是号称“覆盖百万文艺青年”的自媒体组织——“文艺连萌”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他们的口号是“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易变的潮流背后,也必定有不随潮流改变的价值。纯文学所提供的,是人性、审美等源头级别的思考,它显然是“手工业”中的精品。这不是死守过去的荣耀和技艺,也不是坐在一辆“末班车”上不肯放手——很多年之后,人们还是会因为一部经典名著或一个很棒的故事而感动得流泪,很多年之后的孩子们,也仍然会需要一个睡前童话。

  阅读确是一条孤独之路、寂寞之路,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找到同道中人时,心会跳动得更加激烈。


浙江日报 人文·朝闻新智 00014 武侠小说登堂入室 2014-02-20 3370446 2 2014年02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