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和企业的双赢故事——
郑美春的三次抉择
记者 阮蓓茜 通讯员 高海伟
本报杭州2月18日讯 在杭州威芸实业有限公司打工的9年里,郑美春有过三次辞职的念头,可每一次,企业都真心实意帮她解决难题,打消了她辞职的念头。
威芸公司是一家服装企业,老板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叶建英和叶丽英,姐妹俩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真诚,不仅设计出一件件漂亮的旗袍,更留住了员工们的心。企业有200多名职工,每年的流动率却不到1%。
2005年,23岁的郑美春从东阳农村到杭州打拼,“当时,我学历低,也没什么技术,威芸公司的老板娘收留了我,让我在这陌生地方有了落脚点。”威芸公司的仓库配货员成了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郑美春的勤奋和伶俐,被叶丽英看在眼里,没过多久,就把她调到了销售处。“单位给了我更大的平台,我要好好干。” 郑美春的干事劲头更足了,经过一次次展销和谈判,这个青涩的小姑娘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销售高手。
然而,正当工作开始顺手时,郑美春怀孕了。“当时,我的反应很厉害,整天头晕想吐,觉得自己没法正常上班。”郑美春第一次跟公司提出辞职,“公司肯定不能让我长时间请假,只能辞职。”
没想到,公司给了郑美春3个月的带薪假期,让她在家安心养胎,“你的事业刚刚起步,不要这么轻易放弃。” 叶丽英的一番话让郑美春热泪盈眶。
其实,这并不是公司对郑美春的特别关照。威芸公司的女职工占70%以上,企业对女工有“额外福利”,诸如:夫妻俩都在企业的,妻子生育时,丈夫有7天的护理假,工资照发;对于流产的员工,公司给予30天休息,工资照发;怀孕期间身体不适,可以带薪休息,并给予补贴等。
郑美春顺利生下女儿,把孩子送回东阳老家。一年新春上班,刚从老家回来的郑美春跟同事说:“孩子不在身边,每次回去,她都觉得我很陌生,好不容易熟悉起来,又要分开了。” 郑美春默默地抹眼泪,再一次动起了辞职的念头。
郑美春的眼泪触动了叶丽英,她当即决定做一件事:在厂里办起“暑期辅导班”。她腾出会议室,装修成小课堂,暑假的两个月时间,让员工回家把孩子接过来,公司雇了老师辅导孩子做作业,陪他们做游戏。“每次都有近40个孩子从老家过来,年龄跨度从两岁到13岁。”叶丽英说,公司两度搬迁厂址,可每到一个地方,总会留一个大办公室给孩子当教室。
每年春节,远在老家带孩子的员工父母还能收到公司的一份礼物:一封感谢信和一笔500元的慰问金,并告诉他们,他们的子女在这里工作很好,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每次回家,家人都嘱咐我要好好干,这么为职工着想的企业不多。”职工张建明告诉记者。
随着生活的稳定,郑美春把女儿接到杭州上幼儿园。但销售工作,经常早出晚归,甚至长时间出差,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回,孩子调皮惹了祸,丈夫一气之下动起手。看到被打得鼻青脸肿的女儿,郑美春傻眼了。“叶总,我真的要辞职了,我不能这样不管孩子。”当天夜里,郑美春带着哭声给正在深圳出差的叶丽英打电话。
可是,郑美春仍然没有辞职成功。公司把郑美春调到仓库管理的岗位,并许诺她,只要完成任务,都能按时上下班,遇到不得已加班,有些工作也可以带回家完成。如今,女儿已经上小学,郑美春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销售岗位,还当上了主管。
实际上,威芸公司所处的服装行业员工流动性很大,春节刚过,不少企业都在为“招工难”而烦恼,负责人事管理的叶丽英却从来没为招工而担心。年前的调查中,99%的职工都表示节后来上班,“这几年来,好像没有从我这里到别的地方去干活的,离开的人大多数是想自己出去闯一闯,办个服装加工厂,有几个人创业失败后,又重新回到公司来上班了。”叶丽英说,对于想创业的员工,公司都很支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帮助。
曾有一对在公司做车工多年的夫妻员工想自己办服装加工厂,但一时凑不够钱。叶丽英知道后,二话没说就借了一笔钱给他们。如今,这对姓陶的夫妇生了个儿子,起名叫“陶威”。“他们打电话向我报喜时还说,生之前就想好了,如果生的是女儿,就起名叫‘陶芸’。”叶丽英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