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经济·潮生活

全国首个地级市的征信分中心成立3个月

6万温企收录征信平台

  记者 胡丹 见习记者 郭兴华

  本报讯 输入企业或个人姓名,轻轻点击鼠标,被查询企业或个人的资产负债情况、授信及贷款明细、逾期违约记录等各类金融信息即时显现。2月17日上午,在人民银行温州征信分中心工作人员的演示下,记者感受了一把温州金融信用查询“第一门户”系统的强大。

  作为全国首个地级市的征信分中心,成立不到3个月的人行温州征信分中心共已收录超过6.64万户在温企业及组织信用档案、以及超过216万户温籍自然人信用档案。目前,系统已面向温州市金融机构开通5434个查询用户,月均查询量超过60万次。

  相对于人民银行温州分中心的金融专业信息,由温州市发改委牵头搭建的温州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二期),搜集的内容则致力于忠实记录企业生产活动方方面面的信用表现,绘制企业信用的“全景图”。包括有无偷排乱排、是否偷税漏税,甚至治安处罚等方面的信息,均被列入诚信档案之中。温州市信用信息中心主任陆剑鸣告诉记者,这些信息眼下已成为企业获取银行授信、延检免检等资质时的重要参考。

  回顾历史,温州的信用建设总有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气魄。1987年“武林门事件”让温州人痛定思痛,开启了“信用温州”建设的艰难历程,以后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以“质量立市”和“品牌兴业”的发展战略和全新形象走向全国。2011年,局部金融风波让温州的信用建设之路再起波澜,备受质疑。 “老板跑路”带来的信用危机,让企业与银行、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受到严重的伤害的同时,也让一个不需要欠条、一个电话就能借成百上千万的时代彻底成为过去时。

  大力推进信用市场化建设是重铸信用的必经之路。记者了解到,除了人民银行温州分中心和温州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外,温州银监分局建立的客户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目前已收集了近3万户企业信息、近万户个人逾期记录,实现了对多头授信、多头担保和过度授信等违规行为的风险监测;温州市金融办牵头开发的温州民间金融组织非现场监管系统,每日发布“温州地区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每周发布“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去年11月,由民间资本注资筹建的温州首家征信服务公司——温州中新力合征信服务公司正式运营,标志着民间资本参与金融领域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温州信用建设方面的这一系列努力,在我看来,是在以重建之姿设立诚信新地标。”陆剑鸣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平台众多,但温州信用信息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这也成为温州下一步社会信用信息建设的努力方向。记者了解到,目前温州信用信息记录不全、采集不便、联网不够的问题仍然存在,很多信用信息仍分散在政府各部门和公共机构之中。

  鉴于此,温州明确提出,今年要着力打破信用信息条块分割和部门间的信息垄断,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未来,包括人行征信中心温州分中心、温州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在内的信息平台将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并将尝试打造接入互联网的公众信用信息查询系统。“温州信用信息平台的互通共享必将加强信用信息的应用服务,强化监管功能,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温州银监分局局长助理梁剑锋说。


浙江日报 经济·潮生活 00011 6万温企收录征信平台 2014-02-19 3367510 2 2014年02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