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清河“神器”显神通

  见习记者 杜博 县委报道组 丁珊

  这几天,长兴县龙山新区西峰坝合溪新港里,游弋着一只外貌奇特的船:它像一只大簸箕,嘴巴向外张开,船一开动,途经的饮料瓶、塑料袋等河面垃圾就被“吞”进肚内。这个河道清理“神器”由该村的党支部书记徐根南自掏腰包近2万元设计而成,目前已服役半年。

  合溪新港由西向东注入太湖,是当地的母亲河。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合溪新港两岸建起矿山企业、水泥厂,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污染了这条往昔清澈的河流,渐渐地,村民们下河洗手洗脚都嫌脏。土生土长的徐根南感触尤深,“2001年夏天,合溪新港突然蓝藻肆虐,整条河都是一片绿色。”

  治理母亲河,刻不容缓。去年8月,徐根南像往常一样在合溪新港旁清理垃圾。河道漂浮垃圾清理,一般是租渔船,用网兜。“渔船船身高,打捞起来太费力,清理速度很慢,6公里长的河道半个月都清理不下来。”回去的路上,徐根南想能不能设计一艘垃圾打捞船,提高清理效率。

  徐根南从家里的簸箕得到启发,脑袋里有了垃圾打捞船的雏形,于是马不停蹄地行动起来,买铁板、铁架子,又找来电焊工,把设想告诉他。“帮我做两个密封的长方形浮筒,起码能承载一吨的重量;船腹空出一块,可以装载垃圾;两头再用物体连接住;船头设计一个类似于簸箕的铁架,覆盖上细网。”徐根南还委托村里的大学生村官上网购买了挂桨机,装在船尾作驱动。10多天后,垃圾打捞船成型,初次试水。

  “人靠前站,船头就会沉下去,这样垃圾就会自动进来。”试水第1天,徐根南站在船头演示,“船在河里走上一遭,垃圾被全数吞进船肚子,毫不费力”,徐根南笑着说,“试水很成功,船于是直接在河里服役了。”

  服役到现在,这艘船已经捞起数百吨垃圾,原本需要花1个月时间清理的河面现在只要3天。徐根南说,治水这条路还很长,“希望不久以后,乡亲们都可以在河里洗衣服;未来,子孙后代也能像我童年时一样,在河里嬉戏玩耍,抓鱼摸虾。”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清河“神器”显神通 2014-02-18 3364340 2 2014年02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