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校园飘来豆浆香

  本报景宁2月17日电

  记者 吴晓鹏

  通讯员 黄备 邵亚波

  今天上午,在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标溪逸夫中心小学教室里,第一次喝上豆浆的8岁孩子任周杰抿了抿嘴,“真甜呀!”在他身后,几位3年级女生边喝边小声说道,“以后每天早上都可以喝到豆浆了,真好!”

  一杯豆浆、一个鸡蛋,对城市孩子来说,这样的早餐再平常不过,然而对这群大山深处的孩子来说,却是一份温暖。宁波鄞州区供电公司在这所山区小学举行了“阳光早餐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

  “欢迎宁波妈妈!”早上8时多,75名孩子稚嫩的童声穿过教室回荡在山谷间。讲台中间,张亚芬抑制不住激动,“大家好,你们中间很多人我认识,谢森明,你还认识我吗?你住过我家!”4年前,鄞州电力员工张亚芬与这所小学结下不解之缘。4年来,张亚芬共结对34个贫困孩子。

  “一个一个来!”教室里,张亚芬将一杯杯热气腾腾的豆浆递给了孩子们,并轻声嘱咐,“小心烫!”“真好喝!”“我还想来一杯!”现场孩子们十分兴奋。

  校长周大兄说,学校共75名学生,过去孩子们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带饭,学校实行寄宿制后,学生需从家里带来一周吃的大米,蔬菜肉类由学校提供。

  几年来,在张亚芬的结对帮扶下,标溪逸夫中心小学被越来越多的宁波人熟识,并得到了资助。一家宁波企业主动提供20台电脑,让这所小学成为了拥有电子阅览室的乡镇小学;鄞州高桥小学、首南街道手把手传递“空竹”技能,让它成为丽水第二批体育特色学校……

  车子继续向大山深处行驶。在活动第二站——雁溪乡圣雄希望小学,4名女孩站在走廊边张望。“我们这里只有6名学生,5名教师。”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出去务工,近几年学生越来越少。

  “我叫徐雨菲,今年8岁了。”今天一早,小雨菲的爷爷奶奶带着她徒步赶了6公里山路过来。“孩子爸爸在外打工,妈妈改嫁了,我们带了2斤多大米,她一周吃吃差不多。”此行张亚芬又一股脑将这6名学生全部“包揽”了下来。

  “我资助的孩子,每个人每学期600元,还有学习生活用品。”张亚芬说,这样的资助不算大,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希望这些孩子“能将书读下去,并读好。”

  这次除了衣服、儿童读物外,张亚芬一行还为两所山区小学带来了200多斤黄豆、数台大型豆浆机、上百斤鸡蛋。同时还为两所学校捐助了数万元,并成立了“阳光早餐爱心基金”。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校园飘来豆浆香 2014-02-18 3367640 2 2014年02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