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好学

开学第一天,开心游园会

  本报杭州2月17日讯

  记者 石天星 通讯员 毛建和 姚珏

  开学第一天,杭州笕桥镇浜河村的天成教育集团浜河校区崭新的教学楼挤满了排着队的小学生,一张张小脸绽放着兴奋的笑容,一场丰富多彩的游园会就是新学期的开学典礼!

  游园会上推出了11个项目,大部分是科技类的,像遥控车、体感运动、蜘蛛机器人等项目都是孩子们以前从未见过的,江干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孩子们提供了这些项目的科技仪器和大部分的体验材料。11岁的余萌萌正在体验画沙画,小手指一点一点地掀纸、贴沙,神情专注极了。萌萌说,她老家在安徽阜阳,从4岁起就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杭州,“我最喜欢新校区里的美术教室!”她一边说一边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天成教育集团是一所公办学校,但特殊之处在于全部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去年9月,天成教育集团天华校区和黎明河校区的学生一起迁入了浜河新校区,新校区里的硬件设施比起市区的重点小学来一点儿也不逊色,孩子们都对新环境格外珍惜,上课时腰板挺得直直的。

  “和城里同龄的孩子们比起来,这些外来的孩子心理上更成熟、更懂事。”天成小学老师陈静说起了昨天开学报到时发生的两个小故事——

  一位母亲陪着孩子来报名,她告诉老师:孩子前天夜里凌晨4点才睡,一直在赶寒假作业。原来,这位母亲直到开学前一天才翻了学校发给家长的短信,发现有一项寒假作业的内容没有转告给女儿,但是女儿知道后一句话都没有说,埋头赶作业;还有一个学生,寒假作业竟一点儿都没完成,班主任老师知道后批评了他,他也不吱声,过了一会儿,他走到老师面前,小声对老师说:“老师,生日快乐。”班主任一听,眼泪就掉下来了,她几乎已经忘了这天是自己的生日。

  陈静老师说,很多父母都是从外地来杭州创业,没有看短信的习惯,而这里的学生也不像城市里的孩子,回到家里有那么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所以更让老师心疼。

  江干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一直着力扶持小规模、刚起步的学校,让优质的科技与文体活动资源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实现共享,活动费用由财政拨款支持;浜河校区总投资逾5000万元,全部由政府出资。天成教育集团校长曹国华说,天成教育集团的发展源自江干区推进教育均衡化的决心。“孩子们不仅仅是在学校里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学习的快乐。”


浙江日报 人文·好学 00013 开学第一天,开心游园会 2014-02-18 3366879 2 2014年02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