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好学

新学期我省再为小学师生减负

一至三年级取消“统测”

  编者按:马年的开学铃声是在“变”的旋律中响起的,开学第一天,崭新的“减负令”出炉——我省小学一至三年级取消“统测”。

  在这种“变”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机会。

  有这样一段老师写给家长的话,在上学期末的成绩单里温暖着大家——“无论孩子成绩好坏,都请想想: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等待。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参天大树!”

  在新学期的开学之际,温暖里又多了一份“改革”的力量。呵护种子,保护树苗,我们要做的,是更好地把快乐的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新课堂上,在现场感受基础教育改革的脉动。本报今起推出新栏目“开学新课堂”,敬请关注。

新学期我省再为小学师生减负

一至三年级取消“统测”

  本报杭州2月17日讯

  记者 王婷 通讯员 孙菊红

  马年新学期开学伊始,省教育厅便送上了一份“减负”礼——今天,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完善和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区域性学科“统测”工作的通知,从这个新学期开始,我省不仅取消了小学三年级及以下年级各种形式的学科“统测”,对小学四到六年级及中学学生进行统测的次数和学生参与比重也将严格控制,一年内不得组织多于一次的区域性文化学科“统测”,且小学每次参加监测的学生数不得超过该年级学生总数的20%,初中则不得超过30%。

  据一位老师介绍,统考包括的范围大,如果是统考,所有班级都要参加区或市考试;如是统测,就是指定年级参加,学校每学期都有两三个年级轮到统测。

  “区域性的学科‘统测’本身并没有问题,各地结合实际组织区域性的学科‘统测’,确实对了解、诊断区域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不太妥当的是,有些地方借质量监测之名搞起了变相的‘统考’,出现了‘统测’过度、过滥的现象。”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方天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有的区域把“统测”变成了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的“统考”,不少学校还将“统测”成绩与教师年度考评挂钩,加重了老师和学生的双重负担,迫使教师加班加点布置大量作业应考,这样一来,就在目的、内容、对象和方式方法上偏离了“统测”应有的方向。

  半年前,省教育厅便开始在学校中进行调研,着手制订完善和规范“统测”的相关文件。控制“统测”次数,是这次“减负”的主打项目——对低段学生彻底取消“统测”,全省各地教育局和教研部门都不得组织辖区内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参加区域性学科“统测”;对高段学生要减少“统测”次数和规模。

  在取消和减少“统测”后,又有什么新的方式来评价和检验教学成果呢?这是学校和家长、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正在制订区域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方案,我省是教育部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试点省份,我们争取在2016年左右摸索完成一个科学完善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方天禄透露,这种新的评价不是“唯分数论”,而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新评价体系。

  根据新出台的通知,即便是保留的“统测”,也要进一步优化内容和方法。学科“统测”的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统测”既要评价学生学习水平,又要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既要面向区域教育教学的整体,又要关注特殊群体和重点问题。同时,严禁各地各校借质量监测之名搞变相的“统测”或举行测前辅导,严禁利用测评结果对学生、教师、学校或学科进行任何形式的排名和奖惩。建议采取“进学校入班级”、“推门听课”、教学调研、走访座谈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来综合评价、诊断学校教育教学情况。

  让学生“睡得安生些、玩得开心些、学得快乐些”,是我省近年来打出减负“组合拳”的基本目的。为了加强监管,省教育厅将加强对学科“统测”举报的核查,一经查实违规,将约谈当地教育局主要领导并通报全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在年度评优评先中实施一票否决。如果各市、县(市、区)出于推进素质教育,组织超出规定的特殊性“统测”,要提前半年报省教育厅备案。


浙江日报 人文·好学 00013 一至三年级取消“统测” 2014-02-18 浙江日报2014-02-1800015;3366869 2 2014年02月18日 星期二